逝川如流光,城市更新忙。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根本目的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11月,潍坊市被列入国家第一批21个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昭示着潍坊市城市更新驰入新赛道、跨入新阶段。奎文区是潍坊市历史最悠久、人口最密集、烟火味最浓的中心城区,不同于“白纸作画”,深厚的底蕴为城市更新带来更多挑战。
奎文区如何抢抓潍坊市列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在城市更新试点中挑大梁、创样板?
锚定“未来之城”,全面起势城市更新试点新蓝图
标定历史方位,擘画发展蓝图,是推进城市更新的逻辑起点。
奎文区直面发展空间不足、城市品质不优、管理不够精细等日益突出的短板瓶颈制约,科学设定“南强、中优、北兴”和“一体两翼”发展布局,将全域纳入更新范畴,统筹推进空间、产业、功能、形象等全方位、一体化更新。
规划编制创新抢先布施、同步推进。
成立城市更新研究中心,聘请国内一流规划团队——中国建筑设计院,高起点编制具有奎文特色的前瞻性规划方案,编制完成泛泰华、人民医院、新华甲巷、庄家工业园、转播台等“十二大片区”城市更新规划,积极拓展空间,实现城市品质、社会功能和产业发展最大化。
谋定而后动,一张蓝图绘到底。
建立“151+N”工作体系(成立1个城市更新指挥部,下设5个专项工作组,组建1个城市更新研中心,设立N个攻坚专班),构建统一指挥、分工明确、执行有力的工作架构,统筹推进城市更新试点行动,持续释放“拼”的活力动能。
秉持“全城更新、系统更新、有机更新”理念,突出围绕“留、改、拆、建、管”下深功夫、做实文章,统筹推进主导产业植入、空间结构完善、品质社区打造、设施短板补强、安全韧性提升、城市治理优化、民生民本保障“七大工程”,实现中心城区能级活力全面提升。
思路决定出路,势能决定动能。
奎文区聚全民之智、举全区之力,吸引集聚优质资源要素,戮力推进城市更新落地见效。
破解要素制约,强化金融支持。奎文区瞄准城市更新赛道,在全市成立首个县级金融工作委员会,搭建政银企平台,到目前17家银行机构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对接银行贷款429.9亿元,实现融资授信204.7亿元,为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瞄准央企、国企、优秀民企,引进优质开发主体。目前已与中建三局、中交一公局、中铁十八局、中国电建等9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到位资本金25.3亿元、意向签约企业28家。
坚持“四不两优先”原则(对群众意愿不强烈的坚决不拆、没有产业导入的坚决不拆、招商不落地的坚决不拆、程序不合规不合法的坚持不拆,优先拆除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危旧房屋、D级危房,优先拆除违章建筑),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探索建立“重点地块征迁,八个街道同参与”的“大兵团”推进模式,党员干部走在前、啃“硬骨头”,拼出了征迁奎文速度、奎文温度。
庄家工业园地块20小时完成26家企业100%签约,钣金厂地块144小时完成158户100%签约,农科院片区7天完成242户100%签约,新华乙巷片区1个月完成457户100%签约。奎文区现已完成10个地块2118户征迁,腾空土地1028亩。目前,正全力推进51个地块征迁。
体制理顺了,规划完善了,举措到位了,众志成城向未来,奎文区在城市更新赛道上策马扬鞭。
践行“民生根本”,倾心打造人民幸福新高地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个个惠民项目、一幕幕生活场景,记录着奎文区城市更新行动的新进展。
旧村改造让居民住得更舒心。
庄家裕园小区张灯结彩。“太高兴了,分了三套房,住上满意的房子,心情不一样”。50多岁的庄女士脸上绽放笑容,还是自己的新家好啊,楼间距大,环境好,周边还有学校、广场、商场,设施齐全配套。
梨园街道庄家合作社于2019年10月启动城中村改造拆迁,从拆迁清零到回迁安置历时三年,1049套住房全部交付给居民,成为奎文区体量最大、建设最快、安置最快的城中村改造典范。
“得益于国家政策和发展集体经济,人均年分红1万多元,物业费村集体给交,小区新商业圈建成后,可新增五六百个就业岗位,不光让老百姓住得好,福利待遇也要更好,养老保障能兜底。”庄家合作社总支书记庄建波满怀信心。
交房完毕的不止庄家居民。在廿里堡街道田家馨和苑小区,经济专业合作社的53户居民也全部分到了房子。“以前住的是平房,道路坑洼泥泞,冬天生炉子,分了楼房后,环境好,干干净净的,家里东西也齐全,我们很满意。”提起乔迁新居,合作社股民高俊夫有说不完的话。
“拿出最好的地段、建设高品质安置房,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居民。”2022年以来,奎文区共有31个安置房项目如期竣工,2230套住房分到群众手中,已回迁安置1616户,居民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老旧小区改面貌、换新颜。
“雨污水管道改造、弱电管道敷设等已完成,目前正进行绿化和外墙安全整治,争取早日让小区穿上‘新衣’。”中建三局项目王经理和工友们鼓足干劲,全力冲刺年底完工目标。
“老旧小区更新保留底蕴和特色,不搞千城一面、复制粘贴。”从墙面粉刷、加装电梯、更新管线等基础类改造,到扩宽道路、优化空间、绿化环境;从添置健身设施及规划公共活动场地,到非机动车停车棚、电动车充电桩等民生设施改造……都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将项目打造成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去年以来,奎文区共完成111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户数21745户。
与此同时,城市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升级。新建道路18条、打通“断头路”7条,修建过街天桥 11座、品质公厕17处,完成234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建设电力管廊5.29公里。
崭新的道路,健全的水电暖、健身、停车、雨污分流等配套设施,优美的社区环境,人民群众沉浸式体验到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绿色生态为引领,将公园理念融入城市更新。
“这里原来杂草丛生,砖头瓦砾垃圾遍地,现在已变身为颜值高、功能性强的口袋公园”。在公园带孩子散步的张女士如是说。色彩明亮,干净整洁,绿化景观和色彩路面相得益彰,为小区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目前,奎文区已建成别具一格的口袋公园6个,今年将在靠近居民区、商圈新建7个口袋公园,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憧憬变成现实。
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打造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健全垃圾治理闭环体系,建立城市管理月度考评机制,建设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推行“大城管”模式,强化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完成234个小区、33条道路、575处错接混接点改造,城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推行“国企领办·红色物业”创新模式,基层党建、物业服务、社会治理有效融合、多元提升。目前,已接管41个小区145栋楼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由“社区管”变“专业管”、由“兜得住”向“管得好”嬗变提升。
在广文街道,利用700平方米公房,打造的集智慧物业、巾帼家政、社区微业、文体娱乐、托幼辅导等功能于一体的“美好会客厅”,创新了社区治理模式,实现了社区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深度融合。
舒展“城市肌理”,用绣花功夫绣出文脉新生机
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最厚重的底色。
奎文区深厚的文化生活底蕴,倒逼决策者们在城市更新兼顾新与旧、传承与创新、历史与现代上作必答题。
保留具有人文价值的老建筑,留住老城肌理,延续特色风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留白、留绿、留未来”。奎文区把“留”作为城市更新行动首要一环,以“绣花”功夫对文化遗址进行保护性修复。
奎文门、古城墙、古炮台、通济门、绿瓦阁……奎文历史的“活化石”、根脉传承的文化“魂”,在城市更新中被精细呵护、延续保留。
“当时染织厂的房子是紧贴古城墙的,拆迁后城墙根往外留建了30米的绿化带,既保护了古城墙,也美化了景观。”奎文门社区王建英书记说到城墙保护感触颇深。
咖啡美食、音乐电竞、多样论坛……1532文化产业园洋溢着别样的生机与活力,吸引广大市民集聚打卡。产业园依托大英烟公司遗址提升改造而成,昔日的“工业锈厂”变成了“生活秀带”,如今已成为特色旅游、文化创意、物流仓储、商务展示、时尚发布的“城市会客厅”,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园。
目前,奎文区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特色商业街区5条。
“这里有记忆中的乡愁!”漫步在泰华商业老街,奎文门社区书记王建英说,这条历史最悠久、最繁华的老街,店铺林立,招牌高挂,烟火气升腾,各色弄堂美食汇聚、“网红”小店纷纷入驻,还有影视剧组前来取景,居民、商户的幸福感都很高,单日客流量15万人次。老街改造升级后,日均客流量有望突破20万人次。
一方天地蕴含城市灵气,目之所及皆是繁华。
释放“城市空间”,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对一个城市而言,产业是发展的筋骨。奎文区续力释放城市空间,创新导入产业商业,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依托区域业态本底,科学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赋能新经济、新业态、新场景、新功能。按照拆迁建比要求,将中间区域杂乱无章的汽修厂、家具市场、旧货市场等南迁北移、整合提升,腾出土地6000多亩。
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植入新兴产业。
抢占发展的“黄金赛道”,完善提升十二大产业园区,提升园区竞争力,打造助推产业发展主阵地。今年将建成园区10个,达到入驻条件园区8个,做好精准招商、以链招商,力争园区入住率达到70%以上,实现税收10亿元。
加速突破工业强区。落地新建青岛啤酒精酿生产厂,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千升,驱动产业链产值200亿元;开展传统制造业升级行动,支持浩泰机械、伟大工贸等14家“隐形冠军”企业扩产增能,帮助和创环保等2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拓展产业链,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完成工业投资1.5亿元,技改投资增长40%,产能提升40%。
实施亿元楼宇倍增计划。2023年培育税收过亿元楼宇12栋,税收过5000万楼宇10栋。建设奎文之门、城市之窗等10栋超高层商务楼宇,打造城市新地标,全部投用后,预计年税收达50亿元。
金融聚集的新港湾,商办引领的新典范,也是奎文区城市更新的新成果。奎文区立足潍州金谷、茂业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培育发展现代金融业,做大金融总量,做活金融业态、做优金融生态。
发挥商圈优势,聚力发展高端商贸业,依托泰华城、云创金谷、弘阳广场等项目,打造全省活力时尚潮流新地标。
走进奎文区云创金谷一期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紧张作业,呈现一派火热建设场景。
“云创金谷项目规划占地面积521.8亩,总投资100亿元,规划总建设面积140万平方米,投用后新增2500至3000个就业岗位。”据云创金谷项目经理王可义介绍,总投资18亿的项目一期10月竣工。二期项目,计划于年底前启动实施主体招标工作,争取年底具备启动实施主体招标条件。
一期项目规划打造潍坊北部城区主题时尚商业街区及产业孵化服务综合体,建成后可充分满足居民消费、休闲、购物、娱乐等需求,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二期项目规划建设新一代云创数字产业中心、创业孵化中心、科创研发中心,以及人才公寓和生活配套,打造覆盖潍坊、辐射山东半岛的集商务、金融、科技于一体的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以“建设更好的奎文”为引领,突出新兴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两大引擎”,构建“一体两翼、全域并进”的城市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500多个日夜,弹指一挥间。城市更新从谋篇布局到规划落地,奎文区处处迸发出向上、向新、向未来的干劲热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展开,一座生机盎然的“未来希望之城”在渤海之滨拔节成长。
(文:贾少华、图片由潍坊市奎文区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