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山东省文旅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度山东省考古工作亮点及今年考古工作计划,会上发布“2022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分别是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平度市三埠李家遗址、临淄区南马坊战国大墓、济南元代张荣家族墓地、山东威海“靖远”舰遗址第一期水下考古调查。
新闻发布会现场 陈鸣飞/摄
向入选项目颁发证书 陈鸣飞/摄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王廷琦表示,2022年全省开展田野发掘项目共计130余项,从上万年前的史前遗址到近代的甲午沉舰,从田野发掘到调查勘探,项目类型丰富,成果亮点纷呈。此次评选出的五大考古新发现,是2022年山东考古成果的集中体现,对于持续擦亮“海岱考古”品牌意义重大。
临淄赵家徐姚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晏婴路以南,庄岳路以东。此次发掘最主要的收获就是发现了大量的旧新过渡阶段遗存,总计出土遗物1000余件,以动物骨骼为主,陶片、陶塑次之,少量石制品、蚌壳制品;火塘3处。遗址距今1.32万年左右,该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空白,为认识中国北方尤其是山东地区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提供了关键证据。
平度市三埠李家遗址位于平度新河镇三埠李家村东北方向,临靠淄阳河。此遗址对于研究胶东地区齐鲁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等诸多课题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021年7月—2023年1月,为配合新建潍烟高铁平度站修建和206国道改建工作,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平度市博物馆对施工范围内占压的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其中,首次发现鲁东地区西周早期聚落中的骨器加工作坊,并集中出土154件/套骨角质文物和骨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骨料等。
临淄区南马坊战国大墓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南马坊大墓规模宏大、精心设计、建造考究、装饰华美,是目前山东地区正式发掘的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墓葬。在墓室填土中清理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木结构帷帐以及大量安装木柲的青铜兵器和工具,为研究齐国的丧葬仪节、建筑形态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在南马坊大墓北部和东部约25米处各发现一座长方形大型车马坑,是目前山东地区发掘的规模最大的车马坑,在全国范围内亦属罕见。
济南元代张荣家族墓地位于历城区章灵丘村北部,2021年10月—2022年9月由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土各类陶、瓷器及陶俑500余件(组),其中官窑瓷器和青花瓷共计40余件,瓷器种类繁多,含钧窑、龙泉、磁州、景德镇等多个窑系,对南宋和元代瓷器研究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元代丧葬用瓷和贸易交流提供了新材料。其中元青花是济南首次发掘出土。张荣为汉人世侯,被追封济南王,《元史》、《新元史》有列传。有七子、四十孙,子孙多居官位,部分官职较高,个别被追封为齐郡公等高级爵位。张荣家族墓地是山东迄今发现的级别最高、陵园附属物最多、一次性出土文字资料最丰富的元代墓地。
威海是甲午战争终战之地,为探明威海湾甲午沉舰现况,2022年8—10月下旬,开展山东威海“靖远”舰遗址第一期水下考古调查,发掘确定了威海湾甲午沉舰锅炉舱、艏弹药舱、艉弹药舱的位置,基本摸清了沉舰残骸的整体情况。本次发掘共出水各类文物201件,以铜制品最多,铁制品和木制品多为船体构件,皮革制品为鞋垫、胶垫。其中两箱完整的哈乞开司37毫米炮弹亦为国内首次发现。在TG2中还发现了4枚电发火管,据记载,北洋海军只有“致远”“靖远”装备了使用电发火管的电控火炮齐射系统;在TG3中发现了210毫米克虏伯炮弹1枚,是迄今为止水下考古发现口径最大的炮弹。通过以上关键出水文物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可基本确认其为北洋海军“靖远”舰。“靖远”舰遗址发掘出水的大批文物充实了甲午战争研究的实物资料,必将推动近代海军史、甲午战争历史研究再上新台阶。(陈鸣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