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锤炼党性)
党建强则企业兴。为充分发挥国企党建优势,山东能源鲁西矿业牢牢把握党建领航企业发展的使命任务,紧扣“双入双创”党建模式,立足区域专业化公司的新职能、新定位,守正创新推进融合发展、稳定发展。
民生总关情
(营造浓厚党建氛围)
最美“党建红”。走进郭屯矿区,“红·领·带”品牌和“两家两馆”红色阵地建设分外夺人眼球,该矿以红色理念和山东能源集团企业文化引领职工思想,通过广泛开展“我和我的企业”“我家的正能量”系列主题活动,在全矿上下营造出忠诚企业、珍惜岗位的浓厚氛围。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鲁西矿业始终践行“员工为本”理念,坚持把“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下井时间、改善作业环境、提高收入水平”作为管理人员根本职责,持续推进“我为职工办实事”长效化、常态化,大力倡树“自立、自新、自强、自尊”的共建共享理念,着力为矿工创建“体面、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我们在常态化做好困难职工排查、帮扶工作基础上,坚持做‘有温度、有尊严’的救助。”鲁西矿业党委副书记、董事、工会主席何祥成表示。
据介绍,新巨龙公司、李楼煤业等单位建立了员工餐补政策,坚持对“两堂一舍”条件持续提升,实施工装、更衣柜升级换代工程,免费为 34名职工子女统一协调办理转学入学,解除职工后顾之忧,让职工体面劳动、快乐生活。郭屯煤矿对困难职工分别制定“四级”包保措施和走访慰问计划,王楼煤矿坚持将“扶困”与“扶尊”相结合,积极拓宽线上申报渠道,通过扫码申报方式,让不愿意透露姓名、又确有困难的职工得到有效救助。
人才聚合力
(招财引智共创未来)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在区域整合进程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业精强‘主动仗’,就必须让人才真正在公司运营、安全管控等各方面挑大梁、当主角,让人才活力竞相奔涌。”鲁西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圣国高度重视人才队伍体系建设。
据介绍,他们严格落实山东能源集团“31789”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程,先后调整副处级及以上管理技术人员112人,“60后”“70后”“80后”干部比例由3∶5∶2优化到1.5∶5.2∶3.3,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干部梯队正在加速形成。
“温室里培养不出花朵,担当作为要在行动中展现、在实绩中检验。”为全面提升年轻干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鲁西矿业创新实施“上挂下联”交流锻炼机制,选拔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到山东能源集团、鲁西矿业及基层单位挂职,组织生产专业人员跨专业交流锻炼,以干代训、学用相长。同时,统筹抓好招才引智和人才引育,与山东科技大学签订《人才引进挂职锻炼合作协议》,引进5名矿业领域高校博士(后)到企业挂职,并根据公司需要,积极推进2022届大学生招聘计划对接,累计招聘应届大学生157人。
在此基础上,他们聚焦班组能力建设作文章,将每年6月6日设立为鲁西矿业“班组长节”,组织开展“六个一”班组建设系列活动,表彰优秀区队20个、优秀区队长20名、金牌班组30个、金牌班组长30名。同步实施职工技能提升工程,制定下发《2022年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和实施意见》,分阶段、分层级开展全员岗位技能竞赛,2071名职工先后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科技提效能
(青年创客屡克难关)
创新是第一动力。鲁西矿业坚持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通过共建平台、联合攻关、引入团队、聘请顾问、博士挂职等多种方式,全年确立重点项目30个,与中科院武汉所、中煤科工重庆所等12家院所合作重点项目26个,累计完成科技投资7.94亿元。“机械化敷设锚梁”“过断层取消松动炮”“卸压孔煤粉收集”等一批创新项目成功付诸实践,在夯实安全基础、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人均工效等多个方面成效显著。
梁家煤矿是全国唯一海滨煤矿,属于典型的“三软”地层,工作面顶板随采随冒,充填开采难度较大。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该矿创新实践“三软”地质条件下全负压短壁联采密实充填工艺,实现了压煤不搬迁的充填开采模式,释放优质建下煤炭资源 1000万吨,开创了国内软岩矿井充填开采的先河。
在新巨龙公司,他们设立 300万年度创新创效专项奖励基金,对创新成果、五小创新等项目进行评审并当月兑现奖励,厚植了科技创新沃土,点燃了创新创效活力。
据鲁西矿业总工程师胡兆锋介绍,各单位以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导向,纷纷建立基层创新中心,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推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里程碑节点考核”“即时奖励”机制,让创新成果反哺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实现了科技项目研发与安全生产经营同频共振、共建共享。
现如今,鲁西矿业拥有3家高新技术企业、2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联合共建研发平台、14个市级研发平台、2个科技型中小企业、40余个劳模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形成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通讯员:徐虎、朱来路、孔庆玉、李康,图片由山东能源鲁西矿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