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聚力打响“吕剧文化之乡”品牌的创新探索
2022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奋斗起点上,东营区将实施吕剧振兴工程作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吕剧文化之乡”建设,打响“吕剧文化之乡”品牌,走好以吕剧为根脉的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聚力打响“吕剧文化之乡”品牌名片
为向全社会展现东营区底蕴深厚、内涵深刻的吕剧特色文化,3月份开启东营区“吕剧文化之乡”品牌标识(Logo)征集活动;8月份,召开品牌标识新闻发布会,推广“吕剧文化之乡”品牌活动也随之迅速展开:与荣昌百味园食品有限公司、兴隆酒厂等5家区内知名非遗企业签订使用标识授权委托书,让3万多件商品带着“吕剧文化之乡”品牌标识走进居民生活中;200多万张印有“吕剧文化之乡”品牌标识的“东营市区域核酸检测”标识牌,随着全民核酸检测传递到每位市民手中;30多幅吕剧文化之乡公益宣传画集体亮相庐山路、曲阜路等9条道路、健康主题公园和区一中周边主要路段;打造燕山路燕青吕韵文化主题公园,进一步凸显东营区吕剧文化特色。承办好第九届山东省戏剧红梅大赛吕剧专场,初赛已完成,来自全省18个专业文艺院团的110多名优秀演员将齐集东营区同台竞技,进一步扩大吕剧文化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深耕厚植“吕剧文化之乡”建设的群众基础
精准对接基层文化需求,大力实施吕剧人才培育工程,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新形态。线上推出吕剧“云课堂”教学课程16期,受益群众千人次;线下积极推动“吕韵沃土深植”公益文化服务项目,在辛店街道胜凯社区、黄河路街道玉景社区等10多个社区落地,开展吕剧传承公益培训,为吕剧爱好者开设经典唱段、身训训练、器乐伴奏等课程,受益群众近千人。健全完善专业人员包靠庄户剧团机制,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辅导50余次,社会吕剧演艺团体的整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继续深入开展“吕剧进课堂”活动,吕剧社团已授课450余课时,培训辅导学生1000余人次,东营区黄河中学吕剧戏歌《吕剧之乡唱吕剧》荣获2022年“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集体节目称号。启动“吕剧进校园”校本课程标准化工程,编制《吕剧·传承》校本教材,在全区13所试点学校开展吕剧艺术教育教学,近5000名孩子接受吕剧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开展暑假归乡学子吕剧非遗教学活动,通过观摩表演、学习唱腔、试穿服装等一系列体验环节,培养他们热爱家乡戏的热情,厚植“吕剧文化之乡”建设的群众基础。
全力营造“吕剧文化之乡”建设的优良人文环境
群众在哪里,吕剧文化公益演出活动就延伸到哪里。东营区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围绕“文化乐万家”主题,把吕剧公益活动办到群众家门口。成功组织举办“盛世吕韵情油地喜迎春”—东营区2022年新春吕剧晚会,推动油地文化融合发展。组织策划东营市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暨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启动仪式演出,尽显东营区吕韵文化志愿者风采。为本土吕剧艺人积极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通过举办2022年东营区吕剧爱好者(票友)技能大赛,36名优秀基层吕剧人才脱颖而出。围绕群众需求,启动“喜迎二十大吕韵盈万家”—东营区2022年传统、新创剧目巡演活动,组织《姊妹易嫁》《王小赶脚》和《小姑贤》3部传统吕剧以及《情归》《醒悟》《田园情》等7部新创吕剧精品小戏,在全区8个镇街文化广场开展巡演活动50多场,用吕剧形式讲好东营区故事,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强力筑牢“吕剧文化之乡”建设的专业人才根基
吕剧传承发展关键在人才。强化与省吕剧院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好“省吕剧院演艺人才实训基地”的作用,聘请3名省吕剧院专家、名家为艺术指导,对演员进行全面实地指导,提升专业团体整体发展水平。举办吕剧名家讲座5期,邀请国家一级演员柏绪民老师,针对戏曲的发声方法进行,搭建起提升演艺水平的强大平台。把经典剧目复排与培养青年专业人才结合起来,通过对传统吕剧《姊妹易嫁》《王小赶脚》的复排、推广演出,让年轻演员在系统学习和舞台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培养了新生代吕剧戏曲传承力量。
精心培植“吕剧文化之乡”建设的强力文化根脉
牢牢抓住精品创作这个中心环节,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东营区本地历史文化,创作出反映东营区发展变迁和群众心声的新篇力作。以油地融合为主题,以油地融合为主题,新编创作东营区建区以来首部现代大型吕剧《油城壮歌》、沉浸式情景小剧《华八情》,反映了油地双方共建共荣共享、“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的油地融合发展理念。新创吕剧小戏《情归》,展现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东营区新时代年轻人扎根基层、干事创业,为乡村振兴忘我奉献的精神风貌。引导扶持庄户剧团新编创8部吕剧作品,积极参加全市社会文艺团体优秀作品调演并获奖。这些优秀作品在东营区热演,在弘扬吕剧文化的同时,丰富黄河文化内涵,为油城居民提供了更多优质的精神食粮和文化产品,点亮百姓幸福生活,“精品创作”让吕剧传承更富生命力。(通讯员/图:辛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