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两创”看山东|沂源红果振乡村,一红蝶变千万红
中国网 2022-11-07 09:36:14

编者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我们做好基层工作的精神引领。近年来,文化大省山东致力于“美德山东”建设,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站在了时代前沿,推动了全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发起的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题报道活动将深入山东各地,展示“美德山东”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切实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金秋十月,漫山遍野的“沂源红”苹果正香飘四方;覆盖全县400多个村的民生综合体里充满欢声笑语,宣讲团进千家走万户,热气腾腾好政策搬上桌......

沂源县是林果大县,“沂源红”苹果品牌早已名声鹊起,名声在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沂源县聚焦聚力乡村振兴,以壮大果蔬产业发展为载体,以“沂源红”苹果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品牌+生态、宣讲、民生等多种链接模式,强发展,促升级,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开新局,“沂源红”品牌,让老区人民切实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品牌红,硕果丰,乡村兴

《沂源史志》记载,沂源苹果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培育种植历史。从1949年的产果百万斤,到80年代的品种更新升级,再到90年代,农业结构调整,年产量达到6亿公斤再攀历史新高。进入新时代,沂源县坚持把果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围绕果业振兴在苹果新品种引进、低劣果园重建和盛果期果园品质提升等关键环节,集中用力,扎实推进,全县果品产业规模和发展层次持续提升,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每一次发展,每一次跨越,带动的是产业,为得是民生。

金秋时节话丰收,果农增收笑开颜。此时的沂源县,漫山遍野的“沂源红”苹果正香飘四方,32万亩苹果正迎来了她们的“高光时刻”丰收季,

“红苹果就是俺们的‘金苹果’。这个果园实现了水肥一体化高标准管理,我果园管得好,苹果产量大、个头也大,口感香甜,价格高,这八亩地产值预计四十万元左右。摘苹果、卖苹果这是我们全家最幸福的时刻。”中庄镇社庄村果农高永忠乐滋滋地说。

据了解,预计产量63万吨,优质果率显著提升达到了56%,预计总产值36亿元,增收20%以上,实现品质明显提升、效益大幅提高。

沂源县是“全国现代果业发展十强县”,现有各类果品75万亩、年产120万吨。其中,苹果32万亩、年产70万吨。如何将果业走得更远更好一直是沂源县的重要发展课题。

沂源县组建了县农业发展集团,出台了《沂源县依托国有公司加快推进果业振兴工作方案》,构建“政府主导、公司运作、融资支撑、合作社经营”的“四位一体”运作模式,探索建立“1+1+3+12+N”果业振兴整体推进模式。有12个镇(街道)分别成立了子公司,以国有农发公司为平台,广泛链接高端资源,针对乡村振兴及果业振兴工作拓宽了融资渠道,目前,“鲁担惠农贷”发放达8.4亿元。

同时,围绕“种得好、销路畅、收益高”,出台了土地流转、现代农业、果业振兴、全域水肥一体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数字农业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以政策撬动市场,吸引工商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着力激发农民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在政策刺激下,今年带动改造提升老果园6.9万亩,累计达到25.8万亩,新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2万亩,累计达到19万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沂源县坚持以新技术引领新发展,积极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园,推动生产技术实现跨越式提升。以5G、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为支撑,创新使用新技术,推行各阶段生产环境“传感器监测+芯片网络”管理技术,并采用水位一体化、无人机飞防等技术,实现水、肥、药三位一体数字化管理、农情环境实时监测、农产品溯源全过程跟踪,实现节水、节药、节成本,极大地提升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2021年以来,沂源县高品质建设25处数字农业示范场景,引领果业“二次振兴”、农业智慧转型,加快“换道超车”。

老有颐养,日子红,人心热

养老成为全县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大量进城,农村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沂源县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25.5%。

幸福家园也叫“沂源红”。

走进秋天里的沂源县龙子峪村,错落有致的民居间鸡犬相闻。秋日暖阳,照在身上暖融融的舒适感布满全身,秋风吹过,石板路上落上了几片泛着微黄的树叶,顺着山势走上去,别提有多惬意了。村内的淳朴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这里老人的生活更是喜上眉梢。

在修葺一新的龙子峪村民生综合体内,公共浴室、长者食堂、卫生室、医务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村里四名音乐爱好者,拉着二胡、自发组成小剧团,唱起《沂蒙山小调》,红色的歌声在院子里飞扬。

“自从有了长者食堂,每天借着吃午饭的机会和街坊邻居聊聊天,心情也舒畅。而且特别方便,而且是免费,真的是好!老人吃得好,穿得暖。”现年78岁的董继合老人吃过午饭乐呵呵地从长者食堂走出来。

龙子峪村民生综合体的长者食堂、理发室和公共浴室对全村130名65岁以上老人免费,陪同老人洗澡的子女也免费,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理发服务。民生综合体建成了村里老人们的幸福家园。

老人们在家门口享受到的便利服务,得益于沂源县从2021年底开始实施的“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建设规划。

今年以来,沂源县将“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建设纳入全县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全域建设。让全县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贴心的为老服务。

创新发展模式,路才走得稳,走得长。

“民生综合体仅靠财政维持太困难,如何让其持续健康运营下去是难点。”沂源县民政局局长刘水说。

为解决民生综合体建设资金难题,沂源县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运营的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刘水介绍,统筹考虑村级财力因素,以国有平台——山东鲁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建设主体,联合社会资本,充分利用闲置资源,采取新建、改扩建等方式,组织实施民生综合体建设,已改造提升农村幸福院42处,盘活闲置校舍、宅基地90处,节约土地210余亩;积极申报政府专项债券、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沂蒙革命老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项目等,多渠道解决民生综合体建设资金难题。

同时,沂源县立足山区实际,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打造“民生综合体+中央厨房+种植基地”全链条运营模式;探索“以地养老”“以工养老”“以房养老”“医养结合”等山区养老服务新路径。

截至目前,沂源县已建设353处民生综合体、助餐服务点和1处中央厨房,实现了全县445个村民生服务功能全覆盖,让8.5万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尽享从“老有所养”升级为“老有颐养”的品质生活。

宣讲红,接地气,人心齐

“沂源红”宣讲团成立于2018年,三年时间,这支队伍从最初几十人,发展到如今有930支宣讲分队、2000余名基层宣讲员,带动了县内外300多万名党员和群众学习理论、接受教育。

“好种子结好果子,源头活水最养人。就得讲管用的理论、鲜活的理论!”沂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运介绍说,沂源县充分发挥“沂源红”宣讲团品牌效应,融合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力量,一起加入到一站式服务群众的队伍中来,扩大宣讲的覆盖面,赋予“沂源红”宣讲团宣讲工作新内涵。

“越走进基层群众,你越会发现,人们的精神需求、理论需求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目前,宣讲团已有非遗传承、“医疗夜市”、流动博物馆、普法小课堂等20余个项目与宣讲活动相结合,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又满足了群众的需求,推动“沂源红”宣讲团宣讲服务的突破性转变。

“大家看过电影《长津湖》吗?我爷爷朱彦夫就是长津湖之战的亲历者,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中一天只有一个冻土豆充饥。我爷爷退伍后从来不吃土豆,他说,一看到土豆,就想起全连牺牲的51名战友。”

宣讲者,是朱彦夫的孙子,今年28岁的朱帅宗。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弘扬沂蒙精神,是“沂源红”宣讲的重点之一。“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朱彦夫、“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李振华、“黄牛书记”张继学等先模人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沂蒙精神。他们是“沂源红”宣讲团的“生动教材”。

如同“沂源红”苹果扎根这片红色土地,“沂源红”宣讲团,也始终扎根群众,用百姓自己的话、说百姓关心的事、讲百姓信服的理儿。

2021年11月,“沂源红”宣讲团被中宣部授予“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是山东省县域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张严、图片来源沂源县委宣传部)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