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有了“山东方案”,擦亮三张名片
中国网 2022-09-06 10:20:42

7月7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日前发布的《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进行解读(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到2025年,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居民健康水平的中医药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标志性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方案印发标志着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

方案从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建设高水平中医药服务体系、改革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中药质量全流程监管、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机制、深化中医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深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中医药文化建设等九方面推出一揽子政策,为实现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山东方案”。

方案要求落实省市县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各级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1次全体会议。着力构建省市县三级领导有力、衔接通畅、中西并重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对中药基础研究支持力度,持续做好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联合基金立项工作。

我省支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和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实现市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政府办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康复科,政府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进中药房标准化建设,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争创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依据中医医疗服务特点,优先将功能疗效明显、患者广泛接受、特色优势突出、体现劳务价值、应用历史悠久、成本和价格明显偏离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调价范围。对源于古代经典、广泛应用、疗效确切的中医传统技术以及创新性、经济性优势突出的中医新技术,开辟新增价格项目审核绿色通道,按规定及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支持中医医疗机构牵头组建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发展,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对允许在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的治疗性中药制剂,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中医适宜技术,参保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使用中医药治疗,合规医疗费用医保报销比例不低于85%。推广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收付费,遴选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病种纳入中医优势病种,实行按病种收付费,合理确定收付费标准,充分体现中医药服务价值。推进中药饮片省际联盟采购,发挥采购联盟地区市场优势和战略购买优势,代表联盟地区医疗机构开展中药饮片集中带量采购工作,2022年完成首批联采和结果落地。

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总结少年班、中医传统班等独创办学经验,优化巩固扁鹊班、仓公班、华佗班等特色班,改革中医药专业课程体系,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建设中医经典线上微专业。

强化中药质量全流程监管,深入推进“中药突破”计划。鼓励经典名方向医疗机构制剂和中药新药递级转化,探索中医药传统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特色审评证据体系,简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审评审批程序。支持生产企业与医疗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对已上市的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强化区域合作,探索在道地药材产区、中药材市场或中药生产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共建检验实验室或检验检测平台,协同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把会看病、看好病和中药炮制、鉴定等作为中医药从业人员主要评价内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向中医倾斜,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地区,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

深化中医医院牵头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高质量举办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擦亮“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三张名片,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方案给出了建设时间表。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为改革试点阶段,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为全面推广阶段,2025年6月-12月为总结评估阶段。(图文来源山东省中医院)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