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两创”看山东丨古老又年轻的鲁班锁,正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网 2022-09-06 09:13:56

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我们做好基层工作的精神引领。近年来,文化大省山东致力于“美德山东”建设,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站在了时代前沿,推动了全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发起的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题报道活动将深入山东各地,展示“美德山东”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助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说起鲁班,我们都不陌生,春秋战国时期,其以巧夺天工之技发明创造了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譬如锄头,锯子,门,窗,石墨……被称为是“工匠祖师”。

而如今,历经千年岁月,在鲁班的故乡——枣庄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凝聚“工匠祖师”鲁班智慧的鲁班锁在后人的手中搭载时代的东风,正形成一方文化大产业,作为“国礼”走向世界舞台,展现中国古人智慧。

鲁班锁古老又年轻。

“拆锁容易拼锁难,大家看,这是由十二根棒组合成的鲁班锁,需要两人合力才能完成拼锁。”在鲁班文化体验馆,非遗鲁班锁代表性传承人李浩一边展示着一款鲁班锁的拆拼过程,一边向我们娓娓道来。在场的人们看到拆卸后散落的一堆木棒又重新拼成精巧的鲁班锁,不由得发出一声声惊叹。

回到10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李浩回到故乡滕州担任大学生村官,为带领村民致富,其创办枣庄市第一个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项目--滕州鲁班天工木艺有限公司,以生产“圣匠鲁班”品牌鲁班锁系列文创产品为出发点开始了创业之路。

“那时候我们还只是一个小作坊,设备很简陋,全靠手工制作完成,只有几个人组成,生产的产品也比较单一”李浩回忆起创业初期,仍记忆满满。

流传的故事中,春秋时期鲁国工匠鲁班为了考验儿子,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让儿子拆装。从此,这个玩具就在民间流传开来,被人们称之为“鲁班锁”。由此可见,鲁班最初设计的鲁班锁是由6根木棒组成,作为给儿子的小玩具,选用木材较为普通。

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当下的审美,“将鲁班锁打造成可把玩、可欣赏、可收藏的新时代网红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历经五个多月李浩带领团队终于创作出第一批12根木条组成的鲁班锁文创产品。在新设计的鲁班锁上,不仅可以看到代表滕州地方文化的图案,还在紫檀、花梨、酸枝等名贵硬木上运用了嵌银丝、雕花等工艺。“现在,一个12根木条组成的鲁班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能卖几十元甚至上千元,最贵的紫檀木鲁班锁售价过万元。普通的小玩具巧妙变身成高端礼品。”李浩说。

秉承着不断创新的精神,李浩团队在完成六根、九根结构的“鲁班锁”后,他们设计并成功制作出目前最为复杂的24根结构的“鲁班锁”。经过多年市场考验和历炼,如今已经设计开发了以鲁班锁为代表的8大类100余种“圣匠鲁班”文化品牌系列工艺品,获得国家专利近50项。

在制作工艺上,过去的鲁班锁都是纯手工打磨而成,需要选材开料、榫卯成形、后期处理等三大工艺流程几十道工序,效率低,用时长,人工成本高,已然不适应当下的市场需求,于是,李浩团队又引入智能化生产模式,采用机器进行机械化生产零部件,同时“保留手工部分技艺,譬如木雕”,如此一来,在制作工艺上也实现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让鲁班锁的生产走上“批量生产”的道路,得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

十年过去,李浩带领的“圣匠鲁班”品牌鲁班锁系列文创产品项目从一个人一把锯子到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百余人团队;从最初的小作坊搬到小院子,再到如今搬进墨子科创园,拥有智能化标准生产车间和鲁班锁展示空间。

千年前古人的一件普通“小玩具”,被创成了一个文化大产业。

2020年,李浩带领的“圣匠鲁班”公司实现近千万元产值,带动村民就业100多人,先后出资10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

十年磨一剑,“圣匠鲁班”锁也走在越来越广阔的舞台上,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2013年,首届鲁班文化节举办,“圣匠鲁班”锁成为滕州城市名片;2014年,“圣匠鲁班”锁系列产品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评为“2014山东省旅游商品十佳品牌”参展第三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第四届中国旅游年会。2018年9月,外交部蓝厅,“圣匠鲁班”锁“和而不同”作为国礼赠送给中外嘉宾;2019年10月,云纹镶嵌檀木“圣匠鲁班”锁入选“建国70周年”礼品库;“圣匠鲁班”锁被列入首批“山东好礼一城一品”旅游商品推荐清单。(文/图:夏忆)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