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我们做好基层工作的精神引领。近年来,文化大省山东致力于“美德山东”建设,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站在了时代前沿,推动了全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发起的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题报道活动将深入山东各地,展示“美德山东”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切实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大国,全国有各类学校50余万所,在校生近2.8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为此,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个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更是新时代教育的必备内容。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成立文化专班真抓实干,以传统文化传承为抓手,以红色精神为引领,以多渠道融合为推动,踏实推进辖区内文化工作扎实高效推进,为城市更新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撑。
奎文区日向友好学校、中新双语学校为代表的广大中小学,抢抓发展契机,“以字正人,以文润人,以德树人,以育化人,”培育传统文化优质基因,孕育茁壮的文化枝叶,掀出滚滚的文化浪潮,让白浪河文化之水,奔涌前行,向未来!
一撇一捺,正视听,铸人格
“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知书明理,正心诚意”走进日向友好学校的教学楼内,各类名言警句以篆书、楷书、小篆等各类书法字体展现在参观者的面前。
迎面是水墨浸染,一切出于自然,不为热闹,只为汉字所给予的那一方笑靥,用墨香逼退浮躁的弥漫,不必出声,却字字心声,无形,却将温暖交融在心与心之间……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日向友好学校,从2001年开始,学校紧扣语文字词学习确定范字内容,融书法技法与文化一体,始于书法教育,将一笔一画的翰墨中融入了情怀和追求,终于学生良好品格的达成。
“我今年已经五年级了,学习书法有两年多的时间,以前我做事总是很毛躁,不能安下心来,很不踏实。学习书法之后,我能坐住板凳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在学习书法中,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懂得了诗句的含义。我的毛笔字已经在三楼展出,我很骄傲和自豪。”今年11岁的徐浩玮说起学习书法,眼中闪着光,嘴角带着骄傲。
无论是刚刚执笔的新生,还是笔走游龙的老生,他们认真规范的模样,已经成为友好学校课堂上、校园里、师生家长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在书法中铸人格心性、悟人生哲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教职员工将《弟子规》《三字经》,作为日常钢笔字、粉笔字内容进行习字练习,悟经典之魂,更好地带领学生在书写中浸润传统文化,让孩子们爱上书法、爱上翰墨文化,从耳濡目染中,渐渐凝成壁立千仞的独立精神和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成师生之美。
一吟一诵,润文化,铸品格
吟诵,割不断的中国韵。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整齐响亮的诵读声从潍坊中新双语学校《传统文化》展示课上传出。40分钟的时间,“国学小知识”“德育小故事”、“诗文小链接”、“传统节日小检测”四个部分将课堂填充得丰富而有趣。
潍坊中新双语学校,着力打造“唱响经典,涵润童心”的特色品牌,实践着一班一合唱团、班班唱经典的育人理念,将经典古诗词与传统文化典范诗文融合于学校的合唱教学特色,深入推进“学校合唱团、班级合唱团”与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1+1”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正在由点及面地深度推进中。
“学生在朗诵,演唱过程中,更加深切地理解传统文化,认知传统文化,在日常行为中践行传统文化,让心智和品性得到了良好的熏陶与提升。”
学校的青柠檬合唱团,至今已走过三年的历程,遵循锻炼与成长相结合的理念,团员年龄结构呈“阶梯”状,逐渐成长、壮大。2021年六月,青柠檬合唱团作为唯一一支童声合唱团参加了潍坊市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晚会的展演。
与此同时,学校立足实际,以“书香浸润校园”为主题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们在传统文化“融媒空间”中,查阅心仪书籍,朗读经典,聆听经典,演绎经典,设身处地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徜徉在校园文化一条街,润物细无声中,感知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中找寻四季的变化,锻炼探知的品格。
“周游列国,行走教学”。两千年前,孔子首创的教育方式,沿袭至今,用时间诠释了学习传播传统文化在于理解,更在于实践。如今,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向友好学校,设立“传统文化项目组”,确立教学重点。找准学生生长点,根据他们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年龄特征,确定各年级研学主题。
5.4班的陈昊然等6位同学组成“潍坊风筝探源”研究小组,通过参观风筝博物馆、听杨家埠老艺人介绍风筝的制作流程、讲解风筝历史知识和风筝文化,了解潍坊风筝的历史、学习风筝的扎制,感受风筝文化,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民族自豪感悠然而生。
近年来,潍坊中新双语学校将传统文化育人理念融入五大“印记”课程体系,根据学科特点,将传统文化与学科融合、传统游戏与育人融合、传统文化与食育课程融合。其中的“食不言,寝不语”“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优秀品质根植于学生心间,传统文化与体育融合。全校师生齐练“五禽戏”,力求“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提升师生身体健康......打造了“1+X”传统文化融合课程框架体系,推动了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性发展,丰富了学校印记教育的育人体系。(图/文: 张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