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两创”看山东 | 文化凝心铸魂 助力打造社区治理奎文样本
中国孔子网 2022-08-05 15:55:40

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我们做好基层工作的精神引领。近年来,文化大省山东致力于“美德山东”建设,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站在了时代前沿,推动了全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发起的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题报道活动将深入山东各地,展示“美德山东”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切实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千年文脉、底蕴深厚;千年积淀,博大精深。

这里是潍坊,也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区域、齐文化的腹地、两汉经学的重镇、明清海岱间的文学重镇。奎文区作为潍坊市的核心区域,承载厚德精神,人文气息浓郁。奎文人民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禀赋,用文化凝聚、浸润人心,探索出一条以文化建设促进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非遗助力就业增收,居民生活“兴”起来

“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这段话描述了潍坊刺绣鼎盛时期的情形。作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奎文区工福街社区将非遗技艺保护传承与助力特殊群体就业增收巧妙结合,欲再现“九千绣花女”。

2014年,马丽丽刚到工福街社区工作时,这里老旧小区多、特殊人群多、遗留问题多、社区资源少。针对特殊人群多这一特点,奎文区文化馆为工福街社区请来潍坊刺绣传承人李银凤,持续性开展非遗文化传承项目,解决特殊群体的就业、生活问题。

“我们社区有的二宝妈妈一晚上可以绣两个杯垫,有接近100块钱的收入。”工福街社区党委书记马丽丽自豪地说。非遗传承人的手把手教学,不仅让潍坊刺绣后继无人、濒危的传承状况得到改善,也让更多赋闲在家的居民可以通过手艺找到一份弹性工作,提高生活水平。

奎文区以实际行动证明了非遗文化不仅能促进精神丰盈,更能创益增收,居民生活“兴”起来了。

文化志愿服务暖人心,居民生活“安”起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进入工福街社区二楼,传来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动人旋律,这里是工福街社区的暑期公益托管班,此时,孩子们正在上音乐课,用稚嫩的童声演绎着对党和祖国的热爱。

“托管班是公益的,不收任何费用,来上课的老师都是社区招募的文化志愿者,现在上课的两位老师分别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鲁东大学的研究生。”马丽丽介绍道。据了解,工福街社区暑期公益托管班7月13日开班以来,为孩子们免费开设了国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跆拳道等课程,帮助社区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家庭解决学生暑假期间的教育及照护问题,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暑期公益托管班的背后映射的是工福街社区的文化志愿服务的暖心与精准,真正帮助群众解决所愁、所盼,让居民生活“安”起来。

厚植“三悦”文化,居民生活“乐”起来

奎文区芝尔庄社区厚植“悦文、悦享、悦生活”的“三悦”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服务群众,铸就社区文明底色。

“悦文”指建立包括村史馆、艺术馆、文化礼堂、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在内的“两馆一堂一场一长廊”;“悦享”是以孔子学堂和村报《今日芝尔庄》为依托,与社区居民共享文化成果;“悦生活”则是在君泰文创产业园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化项目、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链,打造潍坊文化创意产业典范和文化产业样板。

“去年年底成立孔子学堂以来,至今已发展到200多名学员。”芝尔庄社区工作人员为记者们介绍道。据了解,孔子学堂免费开设传统文化、声乐、舞蹈、瑜伽、书法五个班,社区鼓励学员们至少报一个班,到了年底学员们会互相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在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中居民之间距离拉近了,社区矛盾减少了,精神世界更愉悦了。

《今日芝尔庄》2005年创刊至今已有17年历史,如今已有148期。这份承载着社区发展历史的村报,也由原本的进行党政会务公开的平台,发展为现今的进行文化教育、思德教育的阵地,润物无声地影响社区居民。

以“悦文”夯实文化阵地、以“悦生活”盘活文化项目、以“悦享”共享文化成果,芝尔庄社区让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精神世界更加富足,让居民生活“乐”起来。

文化的力量根植人心,才能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奎文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良序善治的源泉动力,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化人、培育人、凝心聚力中的特殊作用,并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把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运用到基层治理中去,凝聚起基层治理的精神文化力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图/文:宫英英)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