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我们做好基层工作的精神引领。近年来,文化大省山东致力于“美德山东”建设,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站在了时代前沿,推动了全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发起的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题报道活动将深入山东各地,展示“美德山东”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切实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七月的济南,阳光炙烤着大街小巷,空气里夹杂的湿气扑打在人们的脸上身上,汗珠滚滚而来。
行走市中区,新城中心、老巷古街,浸泡在各色各音各味之中,耳朵像怀了孕,心底在掀起波澜。
坐拥“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龙山文化”发祥地,舜耕之地,谭国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厚,非遗星罗棋布,千年一脉的传统文化在济南这个核心城区自由生长,开枝散叶。
创在校园
推手,拱手,前伸,稍上举……
近日,一场以“传统礼仪”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在济南市市中区爱都小学四年级一班举行。
这次学校专门邀请了汉文化礼仪专业人员,为同学们讲授传统文化礼仪知识。老师们则在现场为同学们穿上别具特色的汉服,手把手教小朋友们整理衣冠,行标准的天揖礼、时揖礼、土揖礼,孩子们一板一眼,学得有模有样。
近些年来,爱都小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学校提出了“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育人目标,通过一个核心(培养仁爱之心的爱都学子)、三条路径(校园、家校、实践)、七个维度(知经典、知礼乐、知天地、知万物、知圣贤、知祖先、知修身)12个课程(论语课程、古文化课程、习礼守正课程、节气与气节课程、花儿与中国课程、先贤课程、家风课程、家族课程、孝亲课程、实践课程、红领巾志愿服务岗、研学课程)、八大行动(诵经典、兴礼乐、办讲坛、传家风、办节庆、研学游、习六艺、做君子),打造富有“两创”精神的新时代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培养仁爱之心的爱都学子。
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进校园的,不止爱都小学。南上山街小学自2003年开始实施“走进民俗文化”校本课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培养承接民族传统的现代中国人,确定了“学习民间工艺、体验节庆文化、了解民风民俗”课程实施的三项基本内容。学校构建了“天工”“天籁”“天香”“天心”“天翼”“天骄”六大类、六十多个独具特色的学生社团,开展了“风”“情”“颂”三个系列板块。每两年一届的“民俗文化节”活动,传承民俗文化、寄托民族情感、培育民族精神。舜耕小学在“融合”核心价值理念引领下,充分利用坐落于历山脚下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文化优势,开发并实施了“舜文化”这一学校课程,以传承大舜之民族文化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具有舜文化底蕴的现代学校,将舜文化的精华与现代小学教育体系相融合,藉由舜文化研究启智润德,培养以舜文化为底蕴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五德十能”的现代小学生。
市中区教体局通过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校园建设,着力推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每个孩子心中奠定坚实基础,取得了丰富的实效。目前,已连续组织八期“市中区百日经典诵读行动”,覆盖专业教师300余人。连续组织四届区“中小学生诗词达人赛”,带动全员参与,引导每一个市中学子读诗、品诗、爱上诗词,从背诵拓展到品味运用,在诗词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遇,用诗词涵养学生的独特气质,已成为区域文化品牌活动。
创在青年
年均1200场青春社区活动,通过青年人喜欢的方式,扶持青年家门口创业,开创“两个盒子+一个村”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一支平均年龄27岁的“盒子青年”团队,创建青春社区,服务社区居民,让生活“更有色彩”。
在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就活跃着一支这样的团队。十六里河街道下辖10个社区居委会和1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近二十万,是一个城乡融合、新旧社区众多、商圈资源富集、空间承载力强的标杆性的大型街道。“盒子青年”的到来,为多方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提供成功范例。
“找到有趣的人,遇见更好的自己!”盒子青年集合众多志同道合的青年力量,他们当中有党员、团员,有研究生、在校大学生,有各行业专业人才,这样一群充满正能量的青年人,高效利用社区资源,构建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创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以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保证良性的、高契合度的、高参与度的社群活动,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打造办公室和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间。
盒子青年奉行“1+1+100+12万”社区志愿者模式,即以“1”支“盒子青年”团队为核心,用“1”套数字化的小程序,凝聚“100”多名社群主和长期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组成百人社区骨干力量,覆盖十六里河街道“12万”居民受众。
“盒子青年”培育孵化了“龍山陶院”非遗手工、“东十四”美学茶礼“悦然纸上”彩铅绘画、“燃动力”全民健康等17个社会组织,真正做到社区内、家门口支持居民创业,破解了社区专业人才匮乏和师资成本高等难题。
通过传统文化进社区,社区相继开设了适应新时代社区居民的国学和非遗项目,邀请非遗传承人都婉莉开展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刘香开展面塑、社区连续5年开展少儿太极社群,培养上百名太极爱好者,在2022年山东省太极体育比赛中,包揽全部金银铜奖牌。社区同样的传统国学项目还有京剧社、戏剧社、陶文化、国学、书法、中医理疗等课程,极大的丰富了社区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氛围。
创新、冲破、创造、融合、发展、无限可能,喜欢挑战、勇于创新的青年群体,为社区文化带来了全新的动力和活力。
创在“手造”
手提包、帽子、小筐、花篮、茶盘、坐垫……一束蒲草演绎出指尖无数精彩。
近日,“新时代文明实践——石崮手造非遗学堂助力乡村振兴”手造编织培训主题活动在市中区石崮寨景区举办,省工美柳编传承人陈敏老师现场对石崮沟村民及游客授课。
“大开眼界!没想到普通的蒲草还能编出这么漂亮的花样来。”游客王萌感叹。
近年来,石崮沟村探索打造“石崮手造”品牌,兴非遗,办学堂,开集市。邀请非遗传承人前来开班,当地村民走进“石崮手造非遗学堂”,了解非遗文化,传习非遗技艺。村民在掌握手艺、通过考核后,变成传习人,进而将手工艺结合当地特色产品、元素,制作手造产品,并在就地开办的“石崮手造集市”中展示销售,打通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连接点,让非遗技艺在秀美乡村展现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石崮沟村第一书记邓延明说:这几年来,石崮沟村着力打造“石崮手造”非遗特色村,充分挖掘村域自然生态、山水文化、乡土民俗等特色资源,做足“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大文章,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增产增收,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对下一步的发展,石崮沟村也有了打算。“我们考虑将非遗课程常态化开展,将非遗项目的制作技艺传授给村民;在景区打造非遗集市,组织村民大批量、高质量生产手造产品,实现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植入研学体验活动,组织游客和团体现场体验编织、泥塑、蜡染、刺绣、刻瓷、烙画、汉服配饰等非遗制作过程,及时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宣传推广,孵化手造项目品牌,进一步提高‘石崮手造’的关注度。”邓延明说。
在大观园非遗传承基地,济南微雕、乔氏木作、喜面鼻烟、银铜器皿制作、内画鼻烟壶、面塑、点茶、古琴修复制作、和圣文刀、济南老玩具、葫芦烙画、鸣虫点药、嘉礼、堂锦彩、核雕等非遗传承项目,林林总总,异彩纷呈,蔚然大观。
大观园非遗传承基地是今年3月4日正式挂牌成立的,目前非遗落地项目14家,其中三家为省级非遗项目。基地全面开展非遗线上推广和直播带货等。另外,市中区文化馆还特别推出“好品市中▪匠心手造”民俗非遗线上展,为市民送上丰盛的文化大餐。
创在老建筑里
独树一帜的巴洛克风格老建筑,山墙上方的黑色大字“1904”令人瞬间穿越回上世纪初期。
6月30日,市中区“百年商埠宝藏市中”系列主题活动,在小广寒电影博物馆这座百年老建筑里拉开序幕。活动现场,文物文创·非遗手造推介会与商埠研学读本发布活动相继开启。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市民们将可以到包括小广寒在内的100张宝藏图“寻宝”。
市中区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马金霞说,此次活动,以“寻找城市记忆,讲好济南故事”为主要线索,鼓励市民从历史故事、摄影、绘画、讲述等不同角度、深度,广泛寻找城市文化脉络,提升城市老建筑文化旅游形象。
1904年,济南“开风气之先,创至善之业”,成为国内第一座自开商埠之城。市中区作为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是齐鲁文化、商埠文化的汇集之地和对外的窗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厚。文物建筑、老街老巷、风土人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类型、规模和分布广泛,记载着百年前商埠的科技教育、文化艺术、政治伦理、民俗风情、经济财力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文化记忆、文明展现、文脉传承和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济南强省会建设的重要软实力。
除了大众寻宝,还有学子游学。在皇宫照相馆当小小摄影师,在宏济堂里学中药粘画,在瑞蚨祥绸布店亲手制作一面红旗,在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里印一封信给自己,在便宜坊看锅贴是如何出炉的……
从2018年开始,市中区文旅部门、教育部门与济南市老建筑文化旅游促进会紧密合作,根据当前教育双减和新旧动能转换,将济南商埠文化、红色文化、主题博物馆与现代研学教育有效结合,打造了“老建筑少年行:济南商埠老建筑红色文博研学之旅”研学品牌,填补了济南研学市场商埠文化的空白。
“梳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商埠博物馆、百年老建筑以及百年老字号的文化脉络,结合到线路中。”市中区文旅局副局长韩辉说,旨在通过研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以济南老建筑为主体的悠久的城市文化,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济南文化的探索兴趣,让深藏于老建筑的城市记忆鲜活起来,让生活在济南这座城市的孩子们既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还能“记得住乡愁”。
中央商埠区,宜居生活区,济南市中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创在何处?山河作证,街衢回应,文明风动,笑脸相映,归根结底,是创在观念先进,是创在敢为人先,是创在以人为本,是创在协同发展!
壮丽英雄山,秀美玉符河,城市阡陌交通,人流涌动鼎沸,傍晚华灯初上夜未央,清晨流水潺潺雾绵绵,午间蛙叫蝉鸣声不息……,农耕文明优秀文化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新的时代内涵无缝衔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品质活力市中”矫健向前、魅力更盛。(栗娟 图片由济南市市中区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