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在济宁市举行——以争一流的气魄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
中国网 2022-06-27 11:19:30

山东省济宁市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将再一次迎来“高光时刻”。6月26日至27日,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在济宁市举行。作为全省最高规格的旅游业发展大会,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在济宁市举行,既是对济宁市过去几年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的认可,也将为当地“十四五”期间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提供强大动力。

走在济宁市街头,最让当地群众引以为傲的,是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活力。济宁市是孔子和孟子的家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千百年来滋润着这片土地。近年来,济宁市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创新突破年”,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文化富矿,全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济宁打造成“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聚焦文脉传承,强化遗产保护

今年端午节假期,济南市民刘晓伟特意驱车和家人到济宁市游览。“咱们山东是文化大省,济宁则是文化大市。遍布各处、保存良好的文化遗产,让人感叹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刘晓伟说,自己非常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实地游览济宁市,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当地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对旅游服务的提升。

孔庙大成殿

文化大市济宁,有丰富的历史遗存

目前,济宁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文化遗存7000余处,“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和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微山湖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水泊梁山是水浒故事发源地。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保护是基础,也是前提。这几年,济宁市坚持规划引领,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当地加大“三孔”、大运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监测力度。对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理清保护现状,合理编制文物保护抢险加固、修缮、三防项目实施计划。制定黄河、泗河沿线的文物调查摸底工作方案,编制勘探发掘规划。持续加大文物普查特别是革命文物普查力度,认真做好可移动文物调查、认定和登记,全面掌握可移动文物现状,为后续保护利用提供依据。

保护文化遗产的关键在于科学统筹

近年来,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做好铁山、岗山(含葛山、峄山)摩崖石刻、曲阜孔庙石碑石刻、邹城三孟石碑石刻、嘉祥武氏墓群石刻等保护修复项目,加强微山岛和南阳古镇保护利用。打造大遗址展示利用基地,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全力推进鲁国故城和南旺枢纽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邾国故城大遗址保护利用和凫山羲皇庙遗址公园建设。依托市文保中心设立文物保护项目规划申请管理办公室,统筹开展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项目申报评审、资金申请、项目验收和工程进度监管等工作。

同时,济宁市按照属地管辖范围,逐级排查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险情状况和安全隐患,建立工作台账。加强文物建筑和博物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经常性文物安全隐患检查,强化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应急操作能力。加强重要田野文物巡查和文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单位达到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的“四有”要求。

打造文艺精品,展现儒乡新风

九曲黄河蜿蜒流淌,孕育了厚重的黄河文化,也带给“孔孟之乡”诸多故事。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创作排演的山东梆子《梦圆黄河滩》,从立上舞台以来受到多方关注。

山东梆子大戏《梦圆黄河滩》

《梦圆黄河滩》立足于大黄河的时代背景,以主人公龙长河从遭受黄河水患家破人亡到黄河滩区迁建致富奔小康的故事为线索,展现济宁市梁山县黄河滩区沙口村几十年的发展变迁。主要通过讲述龙五爷、龙长河、张天亮等生活在黄河岸边的滩区人民因黄河而产生的爱恨情仇与人生际遇,以小人物独特视角艺术地折射出大时代,展现改革开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政策给滩区人民带来的生活巨变。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过去几年来,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创新为动力,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推动全市文艺工作者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立足脱贫攻坚、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济宁艺术剧院2020年初从微山湖湖区儿童学习生活的角度,关注贫困地区的孩子成长和教育问题,展现湖区教育扶贫“扶贫先扶智”的精神内涵,创作排演了大型励志儿童剧《荡起双桨》。

2020年以来,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建党百年加强重点选题,狠抓重点文艺创作。新创排了山东梆子《梦圆黄河滩》、红色儿童剧《长征路上的少年军》、大型红色题材枣梆剧《红色娘亲》、原创杂技剧《梁祝》、红色话剧《微山湖》等大型剧目,新创作了杂技滑稽剧《岁月》、山东梆子小戏《清澈的爱》《悠悠芳草情》、四平调小戏《月儿弯弯月儿甜》等一批优秀小型剧目。济宁市孔孟书画院两件作品入围国家画院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10件作品入选“第十届全省画院作品联展”,6件作品入选“光辉历程”——山东省画院系统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优秀美术作品展。济宁原创杂技剧《梁祝》、滑稽剧《岁月》双双杀入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决赛,《岁月》勇夺“金菊奖”,成为本届比赛山东省唯一的金奖,填补了山东省此类奖项的历史空白。

一部文艺作品能不能从思想上打动人、感染人、激励人,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在艺术创作领域,济宁市将把质量意识贯穿于创作各个环节,贯穿到创作全过程,体现在全要素中,把艺术的高标准、高水准体现到创作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深入生活、采风、构思,还是演出、展览,都必须精益求精。

提升服务效能,重视惠民成效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多年来,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植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真正让先进思想占领各级文化阵地,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过去几年,聚焦百姓的新时代文化需求,济宁市高标准建成全国一流的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杂技城“四馆一城”,成为全市文化惠民新高地、城市地标新形象。同时,当地深入实施“百场演出进校园、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百千万惠民工程。2021年,精心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超过2.1万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约5.1万场、乡村阅读活动2万余场,开展千场大戏进农村约2.3万场,覆盖率100%,村均演出场次5.7场,演出总场次和村均演出场次均居全省第一。

目前,济宁市的国家一级文化馆10家、国家一级图书馆6家、国家一级博物馆2家,建成城市书房23个。“百姓儒学文化志愿服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是全省唯一。《山东梆子腔》《孔子试徒》等4件作品荣获群星奖,《珊瑚颂》入选全国广场舞线上展演活动。泗水县融媒体中心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中国路》等4件作品获全省群众艺术优秀作品奖,占全省获奖总数的五分之一。“颂歌献给党”等6个项目入选全省“五个大家”系列优秀案例,总数位于山东16地市第一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巧妙融合,是济宁市开展文化惠民工作的最大特色。

比如在济宁邹城市,当地以满足群众高质量文化生活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创新探索。整合全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文旅融合“种文化创生活小院”为引领,以“孟子乡音”文化志愿服务队为依托,打造“幸福文化快线”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构建起纵横联通、服务优质、覆盖城乡的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邹城模式”的创新路径。

济宁传统手工艺产品展示

济宁市文化馆在做好百姓讲堂、非遗小课堂、节庆专题非遗展演等常规性活动的同时,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打造了二十四节气非遗手造系列活动,将非遗手工技艺项目与二十四节气习俗完美融合,一经推出,便受到孩子们的喜爱,纷纷参与其中。提出“艺术助力非遗保护”理念,举办“炉火千年书刻永契”首届柘陶书刻活动,提升了柘陶的审美价值,扩展了产品使用空间,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闻网、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推送宣传;推出非遗专题精品展览,举办李飞尼山砚精品展、济宁市木雕作品精品展、贺凤琴泥塑作品展等展览活动,并打造720度全景数字展厅,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线上观展。

坚持项目带动,繁荣产业消费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妥善保护与合理利用,为济宁市的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近年来,济宁市围绕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定位,坚持全市旅游一盘棋,统筹做好“资源整合、布局优化、品牌塑造、产品开发”,打造“济宁文旅”整体形象;积极承办祭孔大典、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重大活动,组织开展“寻根之旅”“精神之旅”,旨在把“孔孟之乡”建设成为人人向往的文化圣地、精神家园。

济宁市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文化强市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持续推动全市文旅融合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微山湖旅游区——荷园

当地在市级层面成立文旅资源整合推进指挥部,积极整合重点文旅资源,对市域内重点景区进行统一营销;整合组建济宁孔子文旅集团,打造文化旅游国有资产运营及管理、国有资本运作、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投资领航企业;深化与无锡灵山集团、华强方特集团、华侨城集团等头部企业战略合作,2018年以来落地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11个单体投资过亿元项目投入运营、5个文旅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16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13个项目被确定为全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尼山圣境金声玉振表演

大型原创水浒舞台剧《忠义梁山泊》

2021年10月,济宁市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通过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济宁把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作为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发展、提升民众文化获得感的战略支撑和有力抓手,不断加大政策扶持、优化文旅消费环境,增强供给能力、提升文旅消费质量。进一步打响孔孟、运河、微山湖等品牌,推出大型礼乐演艺项目《金声玉振》、红色话剧《微山湖》、水浒舞台剧《忠义梁山泊》、礼乐文化音乐剧《礼门义路》等原创演艺产品;紧扣市场需求,延长产品链条,做好相关文创产品开发,10件旅游产品入选全省“六好”优质旅游产品;支持手造进景区,率先在邹城两孟景区建成手造产品展销中心,展销产品300余种;打造本地电商销售平台,引导非遗手造品牌入驻,开拓非遗手造销售渠道。

此外,当地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一批文旅特色小镇、文旅融合发展样板村、A级景区村庄,“打好文旅融合牌,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经验做法入选国家发改委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并在全国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全国文旅系统和山东省唯一代表作典型发言。深入打造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研学旅游示范基地60家,《去圣地,寻找中国人的精神密码》是全省唯一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评选的“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推荐产品”。

等闲谷艺术小镇

近几年,济宁市还创新举办中国(济宁)国际研学旅游创新发展峰会、中国(济宁)研学旅游国际营销大会等重大活动,在全省开通首趟研学旅游高铁推广专列。将孔孟、运河、水浒、微山湖等景区连点成线,精心打造了文化圣地体验游、国学经典研学游、运河微山湖休闲游、儒乡民俗生态游“四大主题线路”和拜圣习儒、运河访古、圣地研学、走进水浒、湖上泛舟、儒乡农耕“六大体验活动”。对接启动中韩线上文化交流项目,创新实施的“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荣获“中国旅游营销创新大奖”,“孔府过大年”荣获“中国旅游总评榜年度旅游营销创意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厚积薄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正通过文化“两创”新路径,为济宁市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图文来源   苏锐  李玲  蒋琰)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