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两创”看山东丨潍坊高密:非遗+产业 “泥老虎”迎来新春天
中国网 2022-05-26 17:00:24

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我们做好基层工作的精神引领。近年来,文化大省山东致力于“美德山东”建设,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站在了时代前沿,推动了全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发起的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题报道活动将深入山东各地,展示“美德山东”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恰逢虎年,在潍坊市高密市姜庄镇,聂家庄泥塑第23世传承人聂来忱制作的“泥老虎”销量极其火爆,上半年就达到3万只。而在前几年,年销量仅一两千只,他感慨道:“‘泥老虎’的春天来了”。

聂来忱口中的“泥老虎”是聂家庄泥塑的典型代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相传始于明末清初,其型、色、声、动俱佳,深受当地百姓喜爱。过去曾有段民谣广为流传:“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

近年来,姜庄镇依托聂家庄泥塑文化丰厚底蕴,以保护、传承、利用为主线,全力推动聂家庄泥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因子、夯实产业基础,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两创助力乡村振兴的“姜庄路径”。

打造产业园    推动传统泥塑产业化

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聂家庄泥塑已传承四百多年,伴随着现代玩具市场被电动、塑料、毛绒、遥控类的产品迅速占领,给聂家庄泥塑的销路带来极大冲击。在此状况下,聂家庄泥塑陷入后继无人,举步维艰的发展困境,急需保护和扶持。

“前些年,由于制作泥塑出力多、利润少,村里坚守老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不少村民宁愿种地、打工,也不愿从事泥塑创作,手艺难以传承下去。而且过去泥塑加工存在小、散、乱的问题,各家做各家的,难以规模化发展,效益很低。”聂家庄泥塑传承人聂来忱回忆说道。

2020年,新上任的姜庄镇党委书记李梅带领新一届党委政府决心重塑姜庄镇的非遗传承面貌,改变这一现状。从政府层面发力,组建“泥塑产业园发展推进专班”,推动以聂家庄泥塑为代表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活态传承下去。

其中最重点的一个项目便是建设高密泥塑产业园。为此,姜庄镇党委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历时1年打造了高密泥塑产业园,同时以高密泥塑产业园为载体,对泥塑产品从取泥—捏塑—上色—晾晒—销售—展览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整合,设有高密泥塑文化艺术馆、非遗博物馆、“天下第一虎”文化广场、产学研实践基地等20多个功能区,为聂家庄泥塑实现融合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走进高密泥塑产业园,只见传统泥塑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业园根据泥塑个性化特点定制了专业的生产设备,从取泥—捏塑—上色—晾晒—销售—展览等各个环节都有泥塑手艺人专门负责。据姜庄镇党委书记李梅介绍,过去手艺人纯手工制作的泥老虎,规格不一且生产效率低下,“现在产业园引进生产设备,就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现在这里每个月就可以生产2000只泥老虎,而且质量高、品质好。”

借势高密泥塑产业园建成使用,2021年8月,姜庄镇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协会”模式,倾力打造聂家庄民俗文化村,联合南高村等三个村成立昌盛泥塑联合社,吸纳周边3个合作社加入,带动120多名泥塑艺人参与泥塑产品制作、批发、零售等,实现泥塑产业抱团发展、提质增效。生产的叫虎、摇猴、八仙等泥塑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得到消费者好评的同时,也带来了比较可观的经济收益,目前,联合社每年可加工“泥叫虎”40万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家庭式小作坊”摇身变成了“家门口赚钱的小工厂”。

在高密泥塑产业园,姜庄镇党委还专门给昌盛泥塑联合社留出一间会议室。李梅说:“以前手工艺人都是单打独斗,思想比较闭塞;现在昌盛泥塑联合社会定期在这里举办传承艺人的研讨交流会进行技艺切磋,这样一来,既有利于提升泥塑产品质量,又可以让手艺人更有归属感。”

此外,高密泥塑产业园建成后,姜庄镇持续放大高密泥塑产业园载体优势和品牌效应,制定非遗创业培训计划,完善提升师徒传承的传统培养模式,定期组织开展大型直播销售活动,帮助非遗艺人学习电子商务、市场销售等技艺技能,培育扶持学得好、留得住、干得强的非遗带头人。目前,全镇共有3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引领带动5000多名群众从事非遗产品生产、民俗文化研发。

创新传承    “泥老虎”有了新花样

聂家庄泥塑造型大胆夸张,稚拙憨朴,着色鲜艳醒目,表神写意,是全国泥塑艺术中独具“型、色、声、动”四大特点的泥塑品种,被专家称为有声有色的泥塑艺术,而其中最经典的传统“泥老虎”有着头大、嘴大、腿粗、身小的奇特造型,色彩明快艳丽,以桃红和大绿为主色调,还可以通过推拉摇吹发出“咕噜咕噜”的独一无二的声响,深受人们喜爱。

如今,这只传统的“泥老虎”在一代代聂家庄泥塑传承人和多方力量的创新传承下,幻化出了更多的新花样,内涵、形式、材质都在不断丰富,它不再只有传统的一面,也有与时下潮流融合发展的新模样。

2021年,姜庄镇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设计团队来到聂家庄,和当地泥塑传承人聂希蔚合作,开发多种泥老虎文创产品,将当地的红纸对联文化融合到“叫虎”作品的包装中,将“祥虎叫福来到”等美好寓意的文字印到了包装上。

“高密泥老虎文创设计基于泥老虎品牌资产的维系与发展,将传统虎文化与当代人的价值诉求结合,提取泥老虎的经典形象特征,突破材质、媒介,甚至是维度的限制,融入当代生活方式,通过文创衍生品激活泥老虎形象,发扬传统虎文化。”马遥介绍。

为了将“贴近生活”这一理念向纵深发展,聂家庄泥塑艺人还把泥老虎红包、对联、福字等与春节息息相关的节日用品开发出来,借此让用户对泥老虎有新认识。

传承人和高校团队碰撞的文化创意,“重塑”了泥老虎。

清华大学团队的到来不是个例,在过去的一年来,借助高密泥塑产业园这一载体,姜庄镇与省内外大学相联合,打造“大学生非遗研学基地”,通过独具特色的泥塑等非遗文化吸引来了清华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知名高校研学团队20余个,研学人数超过1500人。

“高校研学团队的到来,可以实现民俗艺术与专业院校的思想碰撞,促进非遗文化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使非遗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融入新时代”。李梅说道。

如今走在高密泥塑产业园的泥塑展览馆,便可见到高校研学团队的创作成果,只见一排排陈列其上的泥叫虎虽造型相同,但却披着不同的“花衣裳”,表达着不同的主题内涵,体现新时代特色。譬如有一对“政协”主题的“泥叫虎”惟妙惟肖,黑色为底,金色为点缀,胸前画着一只红白色猫咪造型的“福”字,寓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另外一对泥塑老虎作品则融入了“舞狮”的元素,身上披着“狮服”,胸前写着“富强”,样子极其威武;还有一对“吉祥”主题的泥塑老虎,模样非常“别致”,一只胸前画着一只起舞的“凤凰”,另一只胸前则遨游着一条“神龙”,寓意美好……

非遗在校园    让传统之美根植孩子心中

近年来,为增强未成年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关注度,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繁荣根基,姜庄镇把“泥老虎”非遗技艺“搬进”了当地的中小学的固定课堂中,邀请泥塑传承人定期走进各中小学校,开展“非遗校园行”、“传承人面对面”、“非遗展演”等一系列宣传和普及优秀文化遗产项目的活动,让传统之美根植到孩子们心中。

走进高密市姜庄镇姜庄小学的泥塑教室,只见教室外贴着一排排孩子们画的“老虎脸谱”,画法稚嫩,尽显童趣。而在泥塑教室内,则摆放着一只只孩子们发挥无限想象创作的各种花样的“泥老虎”。

“我们让初学的学生先学习在纸上画泥老虎的脸,等画成熟了再到泥老虎立体模型上去画。”姜庄小学校长杜焕新介绍道。

据了解,在每周三下午两个半小时的社团活动时间,泥塑传承人张星礼都会来到姜庄小学给孩子们上“泥塑课程”,介绍如何给泥老虎上色,并通过师生互动操作实践,手把手地示范,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不仅仅在姜庄小学,姜庄镇李仙小学、姜庄中学也同样开设了固定的泥塑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学习到从泥坯的制作到涂色一直到成品的完整过程,也使泥塑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在高密市和潍坊市中小学生创意创新比赛过程当中,李仙小学多次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团体奖。

姜庄小学校长杜焕新说:“泥塑课堂促进了学生立体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泥土中散发出的芳香。下一步,学校会继续深入传承泥塑文化,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让更多的创新性的文化、创新性的元素在我们泥塑课程中迸发。”

此外,借助高密泥塑产业园的研学基地,姜庄镇还会联合泥塑传承人开展多样化的中小学研学活动,让更多孩子们在寒暑假来到这里学习泥塑文化。

李梅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聂家庄的小朋友基本上都会做泥老虎了,目前我们正在申请潍坊市的研学教育基地,希望让更多潍坊市的孩子们来到这里了解泥塑文化。”

2021年,姜庄镇荣获2021-2023年度“山东省民间艺术文化之乡”等称号,聂家庄村获得“中国泥塑之乡”“山东省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色村”“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山东省景区化村庄”等荣誉。借助高密泥塑产业园的载体优势,聂家庄泥塑完成了从一块泥巴到一件作品再到一个富民产业的华丽转身。

回顾在推动泥塑产业化发展路上的种种努力,李梅感慨地说:“以高密泥塑产业园为核心,让我们的泥塑手艺人重拾了传承的信心和底气,也得到了实惠,并辐射带动了更多人周边人参与到这一项文化传承事业中来,形成一股更大的合力,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最终落脚点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聂家庄泥塑走得更远更好。下一步,我们将抓住莫言文学馆开馆仪式、红高粱文化节机遇,高标准筹备‘高密市第二届非遗文化节’,推动红高粱艺博园、泥塑产业园、产学研实践基地‘串珠成线、遥相呼应’,隆起一条完整的文化旅游研学线路,努力建设成为泥塑行业聚集地、泥塑艺术展示窗口、大学生产学研实践基地、全国泥塑艺术的学术交流中心、全国工艺品礼品的设计创造基地。”(文/图:夏忆)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