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山东|肥城桃:千年桃花香,三生三世续绵长
中国网 2022-05-12 15:17:15

不知不觉间,春天走向了深处。草长莺飞,艳阳高照。布谷鸟在山上不停地鸣唱起来,一声声“布谷”“布谷”,仿佛在羡慕着山东桃都人,沉浸在花海里,吟诵着那首并不知名的《肥桃记》,过着蜜桃般的生活......

十里桃花灼灼开,桃香四溢惹仙来;

赓续烟火千余载,繁华落尽不羡仙;

此物曾是天上有,化作肥桃落人间;

三生三世桃花情,一朝好品扬天下。

齐带山海,膏壤千里。自古以来,山东便是好品的发源地,更多好品也在这里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传承、升华。

近期,山东从中国质量奖、山东省省长质量奖企业和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从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存量品牌中,突出质量、创新、品牌、效益及绿色发展等评价指标,遴选产生14类,223家制造业、农产品、消费品类“好品山东”品牌。

肥城桃,进入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序列,荣登区域类产品榜单。近年来,肥城发力生态品牌建设,积极拥抱互联网新零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加快产业升级之路,筑牢品质高地,擦亮金字招牌,催生老字号焕发出蓬勃的春天,也为提升扩大“好品山东”美誉度影响力作出“甜蜜”贡献。

天时地利人和聚,千年桃品别样红

俗话说:“天上蟠桃,人间肥桃。”肥桃又名佛桃、寿桃,因其个头硕大、果肉细嫩、汁多甜浓、气味芳香、营养丰富而扬名四海,被誉为“群桃之冠”。因产于山东省肥城市境内而得名,迄今已有1700年的栽培历史,自明朝起即为皇室贡品。早在1995年,肥城就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佛桃之乡”。

肥城地貌类型多样,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海拔600米,最低点海拔57.7米。中部隆起,北部形成以肥城盆地为特征的康汇平原,南部形成以汶河为特征的汶阳平原。肥城市大小山洪河道43条,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日照时数为2607小时,年平均气温12.9℃,无霜期200天左右。平均降雨量659毫米。成为种植肥城桃的“黑土地”。

每年7.8月间,肥桃成熟之际。在漫山遍野的桃林中,摘桃、赏桃,仿佛置身在“蟠桃园”。

“肥桃果形端正、美观,呈圆球形,果尖稍凸,缝合线深而明显,梗洼深广,两半对称。成熟后果面底色米黄色,部分阳面有红晕。”

当地果农介绍说,肥城桃果实肥大,单果重一般300克以上,最大750克;果肉乳白,肉质细嫩致密,柔软多汁,口味甘甜,成年人一次一桃足矣。并且常吃肥桃可健脾胃、增食欲、强筋骨的功效,当地也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品牌的存亡有赖于其品质的优劣。”多年来,肥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肥城桃作为富民强市、振兴农村经济的特色产业来抓,成立了肥城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镇、村自上而下建立健全了肥城桃生产、销售、科研及经营管理机构体系,出台了肥城桃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将肥城桃品牌保护与品质提升列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设立了肥城桃发展专项基金。

肥城将桃儿作为一个品系,通过对佛桃品种的保护培优,同时不断引进、培育新的品种,已成为拥有以红里佛桃、白里佛桃为明星产品,以其他优质品种为依托的多个肥城桃产品矩阵。

据统计,目前肥城桃年总产量突破20万吨,年产值10亿元。肥城桃品牌价值达到23.5亿元,带动了电子商务、桃木工艺、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肥城桃品牌已成为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金色名片,一块金字招牌。

千年肥桃+科技,“触网”发展今雄起

“肥城桃好吃,好看,好营养;难储存,难运输,难赚钱。”在肥城当地,曾经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

为了彻底根除肥城桃在百姓口中的“顽疾”,肥城不仅在培优技术上下足功夫。《绿色肥城桃生产技术手册》送到全市桃农手中,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同时依托市级肥城桃培优园,加快示范推广桃园生草、增施有机肥等六项培优关键技术,带动新城、桃园、仪阳等镇街建设8处佛桃培优示范园,打造15处佛桃优质园,引导果农转变生产方式,更加注重品质,推动全市肥城桃品质整体提升。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桃香就怕无人识。“肥城桃种植三分种七分养,持续培优是肥城桃经久不衰的关键。只有把品质保住,品牌擦亮,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越来越好,肥城桃才能深入人心。”

“刘大哥,今年我还订200箱桃,现在我亲戚朋友可就认准你们肥城桃了!”肥城桃主产区之一的仪阳街道刘台村,刘学军放下手中的农活儿,接到江苏南京老客户崔先生打来的电话。

时下虽不是肥桃成熟的季节,可连日来,种了30多年桃子的刘学军天天都有预订电话,朋友圈也被订单刷爆了。“现在都有订佛桃的!这几年,我们各个品种的肥城桃不仅稳住了大批的老客户,还吸引了大量的新客户。”翻阅着长长的客户订单,刘学军喜不胜收。然而,刘学军的喜悦源自何处呢?肥城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肥城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肥城桃的品牌化建设,自2021年6月起,肥城市政府与阿里数字乡村达成战略合作,旨在助力肥城桃品牌知名度在全国范围的提升。通过阿里生态赋能肥城桃产业,从电商服务系统化、产品网货化、电商主体培养等多维度完善公共服务,构建基于桃类相关产业产供销一体化农特产品上行体系,加快资源整合速度,助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以品种保护、品牌升级为抓手,实现品牌战略引领,产业链建设升级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每年8-9月,阿里数字乡村团队便积极助力肥城桃对接全域产销渠道,肥城佛桃入驻阿里拍卖,肥城中秋红蜜桃及中华寿桃入驻盒马官旗,当月销售近5000余单。同时,肥城桃也积极顺应营销趋势,开启了直播电商的步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通阿里全域流量资源,集结阿里数字农业、天猫食品生鲜行业、百亿补贴等强势资源,共同助力肥城桃产品销售、产业振兴。”

现如今,肥城的广大桃农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模式,转身成为网络销售达人,火爆电商的桃管家。

“我家肥桃总面积是40亩地,从往年看,销售比较好,价格比较可观,特等和一等的果一个能卖到15元钱,一般的8到10元钱之间。”肥城市新城街道西尚里村村民孙绪友算起了经济账。

据了解,阿里数字乡村将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运营优势、数字优势等,依托肥城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及产地仓,帮助肥城桃构建基于桃类相关产业的产供销一体化农特产品上行体系,助力肥城桃从“小微商”向“大电商”转变。截至目前,80%以上的肥桃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年快递发运量达230多万单,销售额1.2亿多元,全面实现了肥桃销售方式的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肥城市相关部门立足传承千年的肥城桃文化,以“中国桃文化发祥地”为定位,通过创意有吸引力的个性化内容,设计本地特色的桃文化符号,塑造出独属于“肥城桃”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性格与特质,让消费者在体验产品、了解品牌的同时,建立起美好的情感链接,增加了品牌美誉度,形成品牌的高度认同,讲好中国故事,推广民族品牌。

乡村振兴路正宽,政策兜底,品牌更有底气

“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中强调,要突出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政策保障和改革创新力度,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强化乡村人才支撑......一揽子乡村振兴举措新鲜出炉,为肥城持续打造肥桃品牌,强动能、蓄势能、增效能,再添春天里的一把火。

近年来,新城街道把发展特色种植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通过开展科技培训、引进优良品种、建设交易市场、拓展线上销售、打造特色品牌等多种形式,实现品质提升,产业兴旺,村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如今,设施栽培是肥城新城街道的优势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品种换新,技术更新,示范引领,现在已经形成了东部农业村设施栽培产业基地,下一步将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大棚智能化等新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绿色发展。

春光明媚,日暖氤氲。不负春光,不负岁月,不负这新的一年。肥城借势发展,扬帆启航,在新的征程中再建新功。

2021年,肥城桃种植产业已成为肥城市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肥城桃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名牌农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荣获“昆明世博会大奖”、“山东省十大地理标志”、“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果品百强品牌”、“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名特优农产品名录》。

肥城成功入选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县,着力打造100处数字农业基地,搭建数字农产品营销服务平台。

在肥城桃品牌的影响下,还带动了全市桃木工艺、果品加工、包装运输、餐饮、旅游、及传统桃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桃木工艺旅游商品城和AAA级桃花旅游风景区,已连续举办肥城桃花节19届,金秋品桃节14届,桃文化、桃木工艺和桃花旅游年总产值达到60亿元,肥城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桃文化之乡”、“中国桃木雕刻之乡”,“一业活,百业兴”大好局面日趋显现,可谓是环境美了,人气旺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路正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肥城桃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年利税5亿元,桃农人均年收入达到35000元,建成标准化示范园50个,肥城桃产地批发市场3处,肥城桃加工运销龙头企业发展到30家,产销合作组织150家,涉及农户15000户,带动就业10万人。

千年肥桃今赞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地一区一城兮,山东好品出肥城。路漫漫其修远兮,踏步征程从头越。(图文:张严/白京)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