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一棵树,躺下是一片林!只要我死不了,就要坚持为党、为社会、为林场、为他人奉献——这永远是我追求的目标。”5月7日,淄博市原山林场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原党委书记孙建博向博山城西各社区、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阅读吧赠书后,感慨地说。
1959年出生的孙建博,今年已退休3个年头,但他却退而不休,按照原山改革需要、全场职工期盼和发展战略委员会的要求,除了岗位的转换,他仍坚持与同事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党、为事业、为原山奉献一切的初心和使命没有任何改变。
“起初,到原山林场工作,是为了一个残疾人能吃上饭;后来,入了党、当上了领导,是为了大家都能吃上饭;而现在,则是要用有限的时间和生命,报答党和人民对他恩重如山的培养和关怀,活着就要永远奋斗。”孙建博斩钉截铁地说,就算是死了,也要兑现2018年手术前的遗嘱,把遗体捐给医学事业,把自己名下的所有一切全部捐出,作为向组织交的最后一次党费,而自己留给家人的,只有“优秀共产党员孙建博”这个名字。
2018年,对孙建博来说,可谓大喜大悲的一年。这一年,他荣获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授予的“林业英雄”称号,由此成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全国第三位“林业英雄”。然而,这一年,孙建博得了一场大病,他用顽强的精神与同重症肌无力和癌症作斗争,一年做了4次大手术,硬是从全身性重症肌无力、3处肿瘤的病魔中挣脱出来。
医生感叹地问他:“这4种病,任何一项如果放在其他人身上都是要命的,你是怎么活过来的?”“精神能治病!”孙建博深有感触地笑道。
还有不少人问:你一年做了4次大手术,为什么还要这样拼命干?退休后,有很多企业想花钱请你去干顾问,为啥不去?而你办理完退休,把工作交接完后,就一头扎进了原山艰苦奋斗教育基地,继续与同事们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打拼,没有补贴,没有工资,没有任何利益,一门心思继续工作,究竟是怎么想的?你身体大不如以前,每天用药物来延续着生命,每间隔4个小时就要吃一次药,应该找个地方保重身体、多活几年了啊!但是你,为啥从来也没有歇下来的迹象?
对于大家提的这些问题,孙建博也觉得都很有道理,都是一种关心和关爱。他也经常在晚上被病痛折磨得睡不着的时候,一遍遍的问自己:是不是应该换一种活法?抛开一切不谈,咱也是和所有人一样有儿有孙女,在有限的生命里享受一下晚年的天伦之乐,是常人都应该有的。
但是,不管晚上这一夜怎么做思想斗争,每天早晨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的那一刻,心底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自己: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和“两山论”写进党章,作为一名基层林场的党员来说,就要为此奋斗终生!退休只是年龄的原因,但是1991年7月1日入党举起右手的时候,就承诺把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都交给党和人民。这一辈子,只能是为达到这个目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对于我来说,这不仅是一个誓言,也是一生的追求。只要是能够站起来,能干一点工作,就永远奋斗不止!”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孙建博除了每天完成林场部署的任务外,还不遗余力的为人民代言。去年以来,他按时参加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林草局等部委单位组织召开的建议议案面复会、座谈会、推进会,并先后到济南、滨州、新泰等地就相关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先后走进国家林草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等地区、部门和高校作报告达50余场。在今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孙建博提交建议、议案共52件,是当选人大代表以来提交建议、议案最多的一次,占山东团的10.17%。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我永远把入党誓词融入到血液中、印刻在心上,将干事创业精神永远保持在路上!”孙建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通讯员/图 贾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