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地处泰沂山系余脉,是泗河发源地,历史悠久,源源流长,这里曾是古代东夷族聚居之地,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渔猎耕垦发迹之乡,是东夷文化、儒家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被命名为“文明摇篮、圣源泗水”。
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楚帛书记载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据相关考证我国公元前7724至公元前5508年被称为伏羲时代,包括伏羲氏娲氏族群体及伏羲二世、伏羲三世等伏羲氏族的不同阶段,大约前后延续了2700年到3000年左右。伏羲女祸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开创了中华文明先河,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山海经》说“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近年来,随着对历史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考古的不断发现,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伏羲出生于泰山之东、历史上一直创造着灿烂文明的汶泗流域,具体位置为泗水县东部华村镇古雷泽一带,早期活动范围在其方圆几十公里之内。相传远古时代,华胥氏在汶泗流域的泗水雷泽一带游玩,偶尔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一脚踩了进去,意念有了所动,有了身孕,华胥怀孕十二年后生下儿子,即伏羲。“华胥履迹”的故事至今在泗水一带广为流传,再后来,华胥又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女娲。
天有不测风云,上天洪水现世,伏羲女娲经历了“四极废、九洲裂、无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荡而不息”那场灭人类的世界性大洪水,伏羲女娲躲在葫芦里,飘荡了九天九夜,最后飘在了雷泽湖南边的安山上,伏羲兄妹一看此地山顶还有非常大开阔的大平台,中间低洼两边高,非常高兴,山顶悬崖处还有可以居住的天然石洞,于是兄妹二人在此结为夫妻。女娲在此炼五彩金石以补苍天,断鳖龟之足以立天下四极,积芦苇之灰以止洪水。
上古洪水退去以后,地上的野兽结队出行,河里的鱼虾成群漫游,制琴瑟,作乐曲,尝百草,制九砭,慢慢地伏羲学会了结网捕鱼,从事渔猎、畜牧,教人们取火熟食,制定了婚姻嫁娶的制度,教民以俪皮为彩礼、繁衍后代。他曾坐于山巅,上观天象,下俯视万物,将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种物象,创立了八卦,并创立了六十四卦历法,确立了元日,使人们有了更准确的作息时间。同时,伏羲通过对天象的观察,最早发现的节气是夏至日,东方的天空苍龙七宿有龙的形象,给人们带来了这个美好的季节,龙成为了人的保护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图腾,一画开天,文明肇始,伏羲在地上画出八卦图案的第一笔,开辟了一片新的天空,伏羲以及他创立的中华民族从此走向文明与发达,迈入世界文明古国之林。
慢慢地,与传说中西方诺亚方舟情势略同,也许是由人类自身繁衍的需求,也许是伏羲的使命使然,伏羲部落以及他创立的伏羲文化沿着古老的古泗河顺流而下,“圣人门前水倒流”,开始向各处播迁,向西、向南、向北、向东……,都于陈,封禅泰山,初步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统一,龙的传人屹立世界东方,继续开来,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故有司马迁“泰帝起、神鼎一”。
安山位于雷泽湖南不足二十公里,是海拔371米小山,安山之阳悬崖处有五处天然石洞,最大的洞足有四十余平方,洞内书有丹篆天书,无人能识,最深的洞深不可测,无人探究。据洞前明代1467年石碑记载,民间称三教洞,始建年月不祥。安山之巅是一条蜿蜒盘旋的琥珀山石,与山体的悬崖石质杰然不同,龙,是一条条蜇伏的中华图腾!如果把旁边的两条龙看作两只翅膀,中间突出的部分正是凤凰的头,安山又是一只振翅高飞的凤凰,神奇,真是神奇。龙凤呈祥,正是验证了伏羲与女祸的美好传说。安山的右侧名曰马头山,恰似一匹长空嘶鸣的骏马,龙马精神在此可见一斑。
安山之阳“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上,或许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或许是上苍的天意之作,一幅神似的伏羲石像,栩栩如生地现身悬崖绝壁之上,清晰完整地呈现于世人面前,默对苍生,惟妙惟肖,令人啧啧感叹。
安山一带的神奇之处还有许多,安山红顶山、马头山三山碰头,正好组成一幅古阴阳八卦图,安山之巅被命名为比临沂七十二崮还要古老的红顶崮,正好恰似荡漾在泗河两岸之间的一个摇篮。传说,至圣先师孔子曾在此处研修易经,唐太宗李世民也曾钟情其地,在此休养疗伤,后来开辟了大唐盛世。
如今,历史洪流滚滚向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势不可挡。千百年来,神洲大地多处涌现出寻根问祖、探寻中华精神源泉祭祀伏羲的伏羲庙、伏羲台、伏羲陵,龙的传人时刻感恩、铭记、传承龙的文化、龙的精神,作为华夏民族起源的东方精神家园,文明摇篮圣源泗水,亦将这个深深烙印融入在每个炎黄子孙血液里的伏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源源流长。(通讯员/图 邵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