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将自觉把学习贯彻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济南市两会精神与建设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对标调焦、同频共振,全面构建“4433”工作推进体系,奋力争当强省会建设发展“排头兵”。
张军(右三)调研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工作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两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济南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党代会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讲政治有“高”度,处处彰显着市委、市政府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的高标站位和高度自觉;讲成绩有“亮”度,五年辉煌成就全面展现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的非凡历程;讲定位有“精”度,“三个维度”清晰标定了新时代济南所处的新历史方位;讲举措有“力”度,“十项重点工作”构架起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对济南未来发展推进路径、落实举措的精准把握。
让我们倍感振奋的是,两个报告中“历城元素”频频亮相、引人关注,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济南国际陆港、济南国际贸易中心、洪楼片区保护建设等多项重点工作密集出现,令全区上下备受鼓舞、倍增干劲。
从空间格局上考虑,针对历城区域形态丰富,南山北水、有城有乡的特点,我们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突出做好老城更新、新区提升、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四项重点工作”。其中,围绕老城更新,精心打造“全福河特色风貌带”,推动洪楼片区老城“蝶变”;围绕新区提升,全力构筑“区域性综合贸易枢纽”,加速唐冶北片区新城“崛起”;围绕乡村振兴,聚力建设港九片区美丽乡村先行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典型示范”,实现城乡一体、协同发展。
从产业发展上考虑,针对历城科教发达、智力密集、区位优越的突出优势,深入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和服务业发展攻坚行动要求,坚持“实体兴区”不动摇,聚焦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推动“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山东大学创新圈”“济南生物医药科技园”等重点项目破题开篇、成势见效,努力打造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
立足补齐短板弱项,聚力实施载体建设、项目招引、产业培育“三大攻坚行动”,提升载体建设标准,坚持以园聚产、以园聚企,推动主导产业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强化优质项目招引,聚焦“专精特新”和重大项目,从源头上保证项目质量层次,集中打造高端产业集聚“雁阵”。扶优培强本土企业,优先保障企业在扩能增产、新建项目方面的要素需求,加强中小企业资金支持,鼓励科技创新,夯实经济发展底盘。
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强化深化改革、人才队伍、发展环境“三大服务保障”。坚持系统集成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项目代办、限时办结、“容缺+承诺”等审批机制,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政务服务“最优地”。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把基层作为主战场,精准识别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安全稳定等重大任务中的现实表现,切实把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抓好绿色低碳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深入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倡导绿色建筑,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确保如期实现降碳减排目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下一步,历城区将以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为契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努力交出高质量发展精彩答卷,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历城力量!(文:李小梦,来源济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