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能有护,是对“老病残”特困群体最真切、最生动、最温暖的帮扶。据了解,潍坊市临朐县继续享受政策人员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35.29%,因病致贫占35.71%,因残致贫占20.77%,失能人员占61.51%。
那么,面对该部分群体“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难状态,如何做到“经济+生活”双脱贫,双保障,双幸福?潍坊临朐县迎难而上,探索医养机构集中供养、镇村敬老院(幸福院)集中照料、居家专人照顾的“集散结合、三级联动”的做法,创新实施“老病残”特困群体帮扶救助模式,实施“三大工程”,破解难题、补齐短板,让“老病残”特困群众得到更多更好的照料,更形成了长效机制,一以贯之,有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成绩出圈。
“脱贫”“解困”两不误,敞开特困群众幸福门
“相对于‘老病残’特困群体来说,身体上的养护和精神上的慰藉才是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这部分群体的日常护理照料是巩固脱贫成果的短板,也是当前的最大难题。”
临朐县结合当地实际,率先实施失能人员帮扶救助工程。在“集散结合、三级联动”(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县、镇、村三级联动)互助养老扶贫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爱心捐赠、扶贫项目收益等方式,同步解决“脱贫”和“解困”两个难题。对不适宜集中供养的落实专岗照料,确保农村“老弱病残”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人管,实现有效衔接。依托景福养老护理院较为成熟的医疗、养老模式,成立扶贫养老服务中心,将“老病残”特困群体中失能、半失能人员实行集中供养,从根本上解决失能、半失能贫困群众家庭无人照料问题。
辛寨街道王家楼村建档立卡户王建宝,因车祸导致卧病在床,重度失能。2018年入住扶贫养老服务中心,在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王建宝的身体有了明显恢复。他的父母和妻子减轻了护理照料的拖累,都在周边工厂找到了工作,家里有了稳定收入,既实现了解困,又实现了增收。目前,县景福养老护理院已收治了224名生活不能自理、家中无人照料的脱贫享受政策人口。
临朐县这一模式被国家卫健委评为“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予以推广。
“脱贫+解困”两手抓,特困群众日子有盼头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锁定‘老病残’,啃下‘硬骨头’,让全面小康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临朐县辛寨街道中心卫生院卧龙分院院长高霞介绍,该院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的“PPP”模式,转型升级,大胆探索医疗、养老两院一体融合发展的路子,先期投资1.63亿元,建设完成了占地面积20684平方米,建筑面积18396平方米的康养中心,着力探索医疗救助与养老护理相结合的新型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床位近400张、能同时提供高质量医疗、养老服务的医养结合机构,打造了基层卫生院的转型发展的样板。
医院开启“扩面”和“提标”的标准化运营之路后,以景福养老院为依托,为全县有转型需求的基层卫生院和有资质的养老家政机构提供专业技能指导和培训,在集中养老护理的基础上,将服务点拓宽至村庄和社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康复保健的上门服务、签约服务、定制服务,两年来近200人受益。
不仅如此,医院在提高医、康、养服务标准上狠下功夫。积极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典型,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培训、考核机制;在身体状况评估、入住流程、服务质量、后期随访等各方面都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确保做到制度健全、标准统一、管理规范、运营有序,逐步趟出了一条医疗、养护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当地村民苏良珍一家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一家人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每天下午三四点钟,临朐县辛寨镇王家楼村村民苏良珍,都会来到镇上的景福养老护理院,看望在这里进行护理恢复的儿子。
“孩子5年前出了车祸,就一躺不起,家里拉了十几万的饥荒也不见好。现在,靠着党的好政策,孩子在这里免费住,眼瞅着身体也见好了,俺全家的日子算是有了盼头。”62岁的苏良珍脸上挂着笑容,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掉。
苏良珍一家作为特困户,经历了5年多的灰暗生活,自从儿子被接到专业护理机构后,老两口有了时间,能打工挣钱了;儿子享受到专业护理,恢复有了很大希望,一家人终于过上了新生活,压在心里的大石头消失了,生湖中再次充满了阳光。
如今,在临朐县类似苏良珍一家的特困群众,持续享受着政策红利,日渐走出生活阴霾,奔向新生活。
据悉,自2016年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以来,临朐县里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带动、股份分红、社会保障等举措,基本解决了贫困户的“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但是,农村“老病残”等特困群体,虽然收入上脱了贫,但因为行动能力差、无人照料等现实原因,生活环境“脏乱差”,吃饭穿衣“靠凑合”,难以过上体面生活......
“互助+服务”两出击,特困群众路更宽
农村以“老病残”为主的特困群体,不但要从在收入上实现“脱贫”,还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因此,临朐县委、县政府主动担当,提出由“脱贫”向“解困”延伸,通过“村内互助+专业服务”相结合,发挥医养机构、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载体作用,着力构建农村特困群体脱贫解困长效机制。
首先,实施贫困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工程。对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等6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住院及门诊进行免费治疗,建立门诊(住院)病例档案,对住院的贫困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按每天2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补助费用从县级专项扶贫资金中列支,解决了贫困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精神障碍患者全部办理残疾证。到目前,先后有1338名严重精神障碍贫困患者分批到定点医疗机构免费救治,办理精神障碍残疾证1421人。
第二,实施贫困户洁居工程。辛寨街道是全县最早开展互助养老扶贫的镇街,通过财政拨付、争取扶贫项目收益、公益性岗位支持、村集体或社会捐助等渠道,投入41万元,建成扶贫养老服务中心6处。2018年开始,通过财政购买服务,让4名重度贫困人口免费入住护理院,享受到专业康复护理服务。
与此同时,临朐县创新实施常态化居家保洁机制,每年拨付专项资金50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标2家保洁公司,为全县特困群体家庭进行卫生常态化保洁。保洁所需物品均由家政服务公司承担,服务对象不承担任何费用。要求保洁员身体健康、具有职业道德和工作技能,每周上门服务3次以上,做到服务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尊重贫困家庭成员。严格服务标准,达到庭院室内干净整洁、厨房厕所干净卫生;床铺被褥每月换洗2次,衣物定期换洗,每月理发1次。目前,已为960户无法保持环境卫生的特困户进行保洁服务,有效改善提升了这部分群体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临朐县委组织部、县妇联、团县委、文明办等部门,采取组建“党建网格员”“党员义工”“巾帼服务队”“金晖助老”等形式,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解决“老病残”群体的脱贫解困,提升了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重中之重。”潍坊市临朐县怀揣着群众,行动中想着群众,目标中瞄着群众,一切从群众出发,让当地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不断刷新、爆棚!临朐为当地百姓铺就的康庄大路越来越长,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文:张严,图片由潍坊市临朐县宣传部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