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地处鲁中腹地,素有“山东屋脊”之称。近年来,沂源县立足山区农业实际,着力探索数字赋能山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径,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源特色板块,成为打造"全国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的高效"试验田"。
“思想解放”带动“产业转型”
沂源县作为山区农业县,果业高质量发展一直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但是随着几十年果业发展,存在种植群体老龄化问题、果树亟待更新、果品销售路径狭窄等系列问题。
未来的农民应该怎么种地?未来的农业应该怎么发展?未来的农民应该怎么富裕?
破解产业瓶颈成为了沂源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任命增收的关键所在。
在全县突破提升年动员大会上,沂源县委书记边江风全面科学分析了沂源的比较优势和存在的短板弱项,提出要从思想上打破束缚改革发展的条条框框,敢想别人想不到的事,能干别人干不成的事,在全县开展认知迭代“大调研大讨论大突破大提升”行动,以战略眼光、前瞻思维超前抢占新赛道,塑造未来新优势,以“思想破冰”实现“行动突围”。
破解瓶颈的关键是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寻求破局之路。
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同时结合沂源县情实际,沂源县借全国首个“盒马市”落户淄博,制定《沂源县依托国有公司加快推进果业振兴工作方案(试行)》,构建“政府主导、公司运作、融资支撑、合作社经营”“四位一体”运作模式,探索建立“1+1+3+12+N”果业振兴整体推进模式,解决山区果业面临的痛点堵点问题。
沂源各个乡镇也先后制定适合镇域情况的相关措施,西里镇成立果业振兴工作专班,制定《西里镇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扶持办法》,对新建适度规模果品现代农业园、新提升改造老果园、数字农业应用场景等内容进行奖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果树种植水平,同时,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全力提升群众福祉和满意度。
沂源从解放人的思想入手,创新制度规范,用工业化的思维,闯出山区果业现代化数字化发展新模式。
“技术革新”推动“农业革命”
开展高效的农业环境信息感知、传输、监测和控制系统建设,是农业革命的重要推进。沂源在部分农业产业区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天-空-地-人”全方位管理,对每块土地的土壤养分、土壤情况等进行分析预测,结合历年的气候情况、天气预报等信息对病虫害、作物长势及灾情进行综合监测预报。
在沂源县华盛科沃云果业示范基地总控室里,技术人员齐凯正在通过数字农业应用服务管理平台对果园的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实时监测果园生长环境数据以及光照度、温湿度、土壤pH值等数据。
在占地1030亩基地里,栽植培育了15.4万株沂源红、鲁丽等苹果树。该基地通过实行数字化管理,不仅实现了防虫、防冰雹、防倒春寒的效果,还通过套种艾草、驱蚊草等中药材,进行全覆盖网格化物理防虫,实现防虫、增收双成效。
用科技赋能、数字化管理,是该基地的一大特色。基地已建有数字化总控室,构建起包括数据采集、种植指导、病虫害防治等十大系统。据该基地负责人介绍,达到盛果期后,预计年产苹果780万斤,实现年产值2730万元、净利润750万元,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就业、村集体增收,真正让数字化撑起农业的“智”富梦!
“网络赋能”创立“产销一体”
我国农业具有小农化特点,在推进数字农业建设上,都不同程度存在“增量不增收”的现象,“种、产、销”三个阶段脱节,或者数字概念脱离实际生产环境等问题。
沂源通过“网络赋能”,推进苹果生产、加工、贮藏、流通、销售等环节一体化发展,实现“种、产、销”三位一体。
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山东)有限公司就落户到了沂源,让沂源成为全国五大“产地仓”之一。搭乘上了阿里巴巴覆盖全国的数字化农产品快速流通网络,打通了从产地到餐桌整个的产业链后的同时,拉长农业和服务业的产业链条向工业链条转变,发展周转箱、包装箱、纸袋等配套产业300多家。在北京、深圳、长沙、济南、香港等城市建立沂源苹果品牌直销店12处,让“沂源红”苹果直通一线城市。在物美、绿叶、银座、沃尔玛、政通等连锁超市设立果品销售专柜或直供点233处,逐步建立起完整的销售体系和网络。
同时,沂源县积极培育优质合作社入驻阿里巴巴数字农业蜂耘农商平台,首批50家合作社已入驻该平台,建设运营益农信息合作社687个,为苹果等农产品生产、贮存、加工、营销等全产业链提供数字农业农村一站式综合服务。
阿里系的公司也在沂源进行深耕,阿里巴巴淘菜菜在山东的首个苹果直采基地正式在沂源成立,具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品控分拣、打包配送、统配统送等能力,成为北方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配送能力的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打通了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全产业链,结合淘菜菜社区电商直采直销网络。(辛闻 图片由沂源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