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师范学院徐洁: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
中国网 2022-04-24 16:45:35

【编者按】2017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徐洁教授的专著《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截止到2022年1月第12次印刷,该书荣获了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1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再次出版徐教授的专著《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这是她主持的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研究”的研究成果。该书一度位于当当网新书热销榜首位,出版1月后2021年12月即2次印刷,截止到2022年2月第3次印刷,印数14100册。另外,徐教授也曾在人大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与管理》《中国教师报》等报刊发表了关于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学习方面的文章10余篇。2021年12月,《中国教育报》的编辑主动添加了徐教授的微信,邀请她录制以《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学习》为题共计2个小时的讲座视频,视频完成后,编辑老师非常满意并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徐洁,齐鲁师范学院三级教授,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初中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专家,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指导专家。荣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8项,出版专著《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实践智慧》《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等5部,主编、参编著作15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在一般期刊发表论文320多篇。

扫码观课《探究三角形》 执教者:徐洁

我从事基层教育工作21年,又在高校工作了10年,先后教过中学生、中专生、大学生,对于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不高现象深有感触,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五重五轻”: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学习;重活动方式,轻理解内容;重碎片化学习,轻结构化学习;重记忆与背诵,轻迁移与应用;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

为了破解现实课堂的这些“失真”问题,我31年潜心研究“本真教学”,回归教育本质,探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材料的逻辑规律的结合”,使师生生命活力得到充分展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在理念研究基础上,我设计了“本真教学”的“12345”教学模式,搭设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现实桥梁。

“1”是指嵌入式评价。把评价嵌入整个教学、学习过程之中,合理运用学生展示、互评、论辩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使用专门研制的评价量规等科学评价工具。

“2”是两个关键环节。先学后教,以核心问题引出学生的多种不同思维;在做中学,以表现性任务促进学生释疑解惑。教师如何发现最需要教授的内容呢?要在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等课程资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学习目标(预期学习结果),预估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出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教师必须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大概念核心问题的支撑下先学。学生在对核心问题的解答中会展示出多种思维方式,充分暴露错误,也就是教学重点。教师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设计合理的表现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能力,形成素养,达成目标。

“3”是三大核心要素:目标、问题、活动(表现性任务)整体设计;教学评一体化;产出学习成果。

“4”是基于“学研展评”的四字教学流程。“学”是指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疑难;“研”是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探究;“展”是指学生展示点评质疑升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评”并不是第四步,而是嵌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这个学习流程可以不断循环进行。

“5”是五个鲜明特点:学习目标是行动的靶子,大概念是持久理解的重点,优质问题是课堂的心脏,有效活动是展示的平台,科学评价是成果的保障。

例如,在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习中,教师通常按照自己的思路出示一道习题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然后带领学生用数方格、切割等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继而对照长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再用公式算题。表面上看这样的教学没什么大毛病,但是仔细分析,学生被教师“牵”着走。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呢?

教师需要分析预估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计算面积时容易把高与斜边混淆了。教师设计出一个核心问题:给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自主计算面积。必然会有学生暴露出计算面积用斜边代替高的错误。这时,教师有效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会的学生与不会的学生进行辩论,产生思维碰撞,需要解决争论的这个问题时再用数方格、切割等方法辨析正确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深刻体验了高与斜边的不同。教师引领学生深刻理解“转化思想”这个大概念,教学效果会得到提升。

为了使课时设计在单元视域下更加优化,我研制了单元中不同学科的不同课型。如语文学科的基础过关课、精读导引课、自读学习课、读写结合课、拓展提升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课型设计不是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进行灵活调整。所有的课型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都指向目标达成。课型设计环环相扣,前一课型是后一课型的基础与铺垫,后一课型是前一课型的拓展与延伸。体现出单元的整体性、完整性、连贯性。

上试卷讲评课,有的教师从头到尾把习题讲一遍,累得口干舌燥。我曾经走到学生中间,指着卷子上的一道题问怎么做,学生们面面相觑,表示不会。讲课教师说:“刚才不是讲过了吗?”学生说:“老师您讲得太快了,没听清。”“本真教学”让学生自主检查试卷,有哪些题不会先提报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报全班,全班都有困惑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这样,有限的课堂时间着重聚焦解决学生的重难点问题。重难点并不是教师自己说了算,而是教师充分分析又密切关注学情得到的。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学习设计框架分为五步:第一步是提炼大概念,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等明确提出大概念本身是什么;第二步是表征大概念,在学习目标中清晰、简洁地表征出大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是什么;第三步是转化大概念,把学习目标中的大概念转化成核心问题(可以学生提出),供学生思考解决;第四步是落实大概念,为解决核心问题,以表现性任务落实大概念,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理解大概念;第五步是评价大概念,用嵌入式评价方式,使用评价工具评估学生习得大概念、发展核心素养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永生追求不尽的艺术,须从每个细小环节入手。实践中,我们产出了大量的“微技术”,以使更多教师便于借鉴,如学习目标设计技术、核心问题和表现性任务标准要求、学习工具开发技术,包含“本真教学”学生学习单、评价量规、学生学习手册、学习支架等。

我试图通过可见的课堂,让“本真教学”模式可见、可学、可用。例如,我在执教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课“学会记事”时,为了让学生暴露作文中的问题,给学生布置了作文题目:请以《那件事,让我很……》为题,先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教作文,教师需要会写作文,才能切身体验学生写作文的困惑与问题。我把学生的作文收上来之后,分析存在的典型问题,自己写了一篇下水文《那件事,让我很感动》。

上作文课时,学生首先结合教师的下水文研讨记事的基本要求。如,记事的要素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以及起因—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结局这个简化版的叙事弧线。接着,师生归纳后梳理出本单元“学会记事评价量规”: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经过写得详细,有波折;抓住感人的细节;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情感。然后,选择学生作文中描述的一位教师教育学生不要抄袭作业的片段,邀请该文作者与同学现场表演,全班同学根据量规要求把这个片段当堂写出来,师生对照评价量规当堂修改作文,直指学生写作中易出现的问题。教学设计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徐洁   图文由齐鲁师范学院授权发布)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