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秀泉社区是2021年4月成立的新建社区,辖区共有五个居民小区,目前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共有14人。
疫情以来,秀泉社区工作人员始终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们用忙碌的身影保障居民们的安全,用沉浸式服务精神温暖着居民群众的心,传递着温暖与爱。
“我们社区大家都很团结,工作上遇到困难都是相互帮助,人人都是老黄牛,从不抱怨”,秀泉社区书记王妙甜介绍到自己团队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疫情期间,这支社区队伍展现出坚强有力的工作作风,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用奉献铸就大爱情怀。他们中有十几天忙到见不到儿子的社区综合党委书记王妙甜;有在抗疫一线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的“背奶”妈妈张元苗;有刚做完手术能行动就立刻返岗的网格员刘华坤;有孩子刚出生未满月就坚守一线的“不合格”爸爸……他们不计得失、不计报酬、不惧危险、不分昼夜,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与时间赛跑,传递信息、提供服务……用足迹为社区居民编织紧密的安全防护网。
“社区闺女”王妙甜
王妙甜是秀泉社区综合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今年35岁,年龄虽然不大但却是社区的“老人”了,深耕基层15年的她大学没毕业就来到杆石桥街道实习,毕业之后留在了社区,对居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把最炽热的青春都奉献给了社区。
王妙甜自己常说:“我是打心底里喜欢这份工作,喜欢和群众打交道的,帮助群众一起解决困难,很有成就感”。
疫情以来,王妙甜作为一名社区第一责任人,义无反顾地冲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带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采取“白加黑、5加2”的工作模式,为辖区尽5000户居民划分出8个核酸检测点位,协调医护、工作人员、志愿者、物业管家各司其职。在她的带动下,无论是社区核酸检测、隔离人员生活物资保障、楼栋消杀还是重点人员排查随访、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都井然有序。
“闺女,你自己也注意休息,别累坏了”,社区的大爷和大妈们都亲切的称呼她为“闺女”。微笑是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形象,王妙甜是一位性格开朗爱微笑的女孩,正是这样的性格感染着身边的工作人员和群众。社区工作面临的事物比较繁杂,时常要面对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困难,王妙甜从不退缩,始终以真情待群众,赢得辖区群众的认可和赞扬。
“妈妈,你能不能换个工作啊,这个工作太忙了,我天天见不着你……行吗?妈妈。”因为疫情防控形势紧张,身在一线的王妙甜已经半个多月没见过到儿子。忙碌的基层工作让王妙甜难以做到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对于年仅8岁的儿子陪伴成长的时间少之又少,她始终觉得有所亏欠。儿子在爷爷奶奶家由他们照看,家人对王妙甜的工作非常的支持和理解,让身在社区一线的王妙甜感觉非常的踏实安心。
王妙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践行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工作要求,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爱岗敬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背奶妈妈”张元苗
4月22日,在秀泉社区核酸检测点,一个朴实的身影在人群中忙碌,人群中她看上去并不显眼,但是她忙碌的身影总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她就是十六里河街道秀泉社区综合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元苗,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社区“背奶妈妈”。
疫情以来,张元苗负责核查各类数据、疫情防控咨询、后勤保障、核酸检测人员分工联络......,在社区疫情防控中,她全力配合社区开展防疫工作,尽心尽力为社区居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已经连续几天流鼻血了,每天急的睡不着觉,让她赶紧去检查一下,她非说忙过这一阵之后去”,王妙甜书记心疼的说道。4月22日上午,张元苗在核酸检测点上又突然流鼻血,身边的同事和群众都围过来关心她,询问她情况,她一直说“没事、没事”。
张元苗是一个温和却十分有韧性的人,她深知社区是疫情防控最重要的关口,核酸检测、拉网排查、转运接送……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她冲锋在前,为“大家”舍“小家”,时刻把服务群众放在第一位。张元苗不仅是社区副书记还是一位二胎妈妈,老大今年3岁半,因自己工作繁忙,两岁多就送去托管,老二9个月,老二现在还是哺乳期,由于疫情以来工作的特殊性,孩子经常没法吃到母乳。济南本土疫情发生以来,张元苗经常在社区忙到凌晨,乳汁淤积的情况出现很多次,简单处理一下,转头又投入到工作中,她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线。
张元苗和同事们身处在这个秀泉社区这个团队中,即使加班加点,没有休息日,也看不到松懈、听不到抱怨,有的都是鼓励、点赞、提醒,大家用爱心包容工作中的出现的小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沟通,工作氛围温暖而融洽。
“定海神针”刘华坤
“只要华坤大哥在,我们就觉得很安心,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他总能冷静沉着的想解决办法,是我们团队中的‘定海神针’”,王妙甜书记这样介绍到刘华坤。
今年43岁的刘华坤,2021年2月成为十六里河街道秀泉社区专职网格员。年轻时候他是一名消防兵,在当兵第一年期间一次训练,从四楼摔下来,把左腿的迎面骨摔裂了,从那以后,他从受伤以后上坡爬楼膝盖都会疼痛。1998年在参与一起加油站火灾扑灭工作时遭遇油罐爆炸,意外受伤炸断动脉血管做了血管移植手术。由于移植的血管已经20多年了,今年需要再做血管修复手术,刘华坤生怕耽误工作,利用周末时间悄悄把手术做了,他还患有机械性溶血贫血症需要定期去医院输血和吸氧。
刘华坤深知现在是特殊时期,社区人手紧张,做手术的时候便没有告诉书记,生怕社区安排工作的时候作难。3月20日全员核酸检测演练,他作为社区的老大哥,主动要求负责辖区内采样数量规模最大的一个检测点,为了万无一失,他和大家一起通宵准备,凌晨4点多“私车公用”帮助运送各个点位物资,6点开始正式检测一直坚持到晚上12点。忙完后的他已经站不住瘫坐在点位上,而他坚持要组织完成检测试管“封箱”、医疗垃圾转运后再离开检测点。事后,同事们从家属口中得知他的情况,心疼不已。
本来可以享受退役军人公益岗待遇的他在社区一直默默无闻的做弟弟妹妹们的“定海神针”,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高强度的网格员工作,从不叫苦叫累,面对社区交办的任务,所有的“不行”在他嘴里都变成了“行”。
“随叫随到”南怀震
“有事随时了联系我,我随叫随到”,这句话是社区同事和居民群众常听到南怀震说的一句话,不知不觉中已经变成了他的口头禅。一句言简意赅的“随叫随到”道出了南怀震的坚韧与朴实,没有惊天动地,只有脚踏实地、恪守初心。
南怀震,一名90后男孩。2021年1月入职十六里河街道秀泉社区工作,作为社区两委班子里唯一的男同志,他主动揽下脏活累活。加班时,每次安排休息都“撵不走”,遇到紧急情况每次都是“我来吧”。
疫情以来,南怀震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他用最真诚的责任感,守护着社区安宁。他为了方便工作把房子租到社区旁边,无论几点接到重点风险人员集中隔离转运信息,他都能第一时间来到具体点位和物业一起消毒消杀、防控守门协助完成集中隔离流程。
今年二月,南怀震的母亲在上班途中摔到导致胳膊骨折,因两个姐姐外嫁,南怀震请了一天假,利用周一和周末3天时间,陪同独自在家的母亲进行了手术后马上返回工作岗位。
自从母亲摔断胳膊两个月以来没有回家的他,原本计划清明节回家,为家人扫墓并看望母亲。恰巧赶上建筑工地封闭管控核酸检测信息录入任务,他没有告诉同事们原本的计划,主动请缨要求前去支援。作为核酸检测点位负责人,他每次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他用青春热血守护着社区居民群众的平安。
正是有无数像南怀震一样的有责任感的热血青年,让我们始终相信心中有信仰,便能驱散黑暗;行动有力量,就可穿越阴霾。
“默默奉献”的他们
在秀泉社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昼夜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舍小家为大家,留下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
耿霞,秀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终冲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耿霞和爱人平时工作忙,孩子由婆婆照看,今年三月婆婆心脏进行了心脏支架手术,因为疫情形势严峻取消线下学习,她只能把两个孩子锁在家里中。而在社区哪里都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为隔离家庭送去生活物资、挨家挨户排查应检未检人员,筑牢了社区疫情防护的第一道防线。
王兆顺,秀泉社区网格员。疫情以来,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入户排查工作,群防群控,保障居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接到抗疫工作任务时候,他的孩子刚刚出生。孩子出生的一个月,他没有陪伴刚刚分娩的妻子和未满月的孩子,每天只是通过一个短短的视频报个平安。但他从来没有怨言,他和同样身为网格员的妻子常说“舍小家为大家!大家都安全了,我们也就安心了!”
2022年的春天,对于我们而言是个不平凡的春天。奋斗在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们是不畏艰难的社区“逆行者”,默默用行动诠释担当,用心用情守护辖区居民的和谐健康家园。(杜燕 图片视频由十六里河街道秀泉社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