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商河县锚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一个奋斗目标”,明确再造一个新商河、打造现代化新城市组团、建成现代化强县“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深化济南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承接地、省城北起城市拓展的新空间、省会绿色生态和幸福民生的新样板“四个定位”,打好工业强县、农业强县、交通强县、生态强县、文化强县、民生强县“六大攻坚战”,沿着“一三四六”的发展思路,担当作为争一流,发奋图强快发展,以全方位融入国家战略推动全面追赶跨越,筑造省会“北起”发展新高地,奋力谱写再造一个“新商河”发展新篇章。
科技创新支撑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速
商河坚持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政策促动,培植壮大四大主导产业和五大过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全面夯实“六园四院”发展体系,建成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齐鲁现代微生物农业技术中心,与京津冀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建合建一批院士工作站、科技孵化器等科创平台,增强中科系院所吸引力,推动商河经济开发区向全省一流开发区迈进,支撑实体经济塑成优势、跨越发展。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牢固树立“工业立县”思维,在产业链壮大上重点做好建、补、延、强的文章,有效整合上下游资源和产供销环节,培优扶强龙头企业,特别是支持金沙河面业、中建八局等优质项目成为链主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尽快打造生物医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智能建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金融和现代服务业五个过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争取二产占到“半壁江山”,建设实力商河。围绕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抢抓政策机遇,力争将商河纳入济南片区范围,使县内企业享受自贸区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洽谈引进自贸区总部企业,鼓励商河企业入驻自贸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平台。精准研判京津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趋势,深化对接合作,放大协同效应,承接好产业转移、企业转移、技术转移。在项目建设上重点做好招、建、纳、产、扶的文章,瞄准京津冀、省会、长三角、德滨东、粤港澳大湾区、美欧日韩等六个重点地区精准发力、精准招商,与央企和省市国企深化对接,重点招引集团总部、产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带动大的高附加值项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企业家关爱工程,营造尊重企业家、崇尚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让商河的企业问询办事更便捷,政策兑现更便利;支持力诺特玻、凯美科技、斯伯特生物、红日康仁堂药业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全力加快磐升生物、科新药业、鼎瑞泰沣、大明胜开、泉兴包装等大个头项目建设,盯紧看牢力诺三期、金沙河二期、科源二期、百斯杰二期等成熟度较高的项目,力争今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培育市级以上“瞪羚”“专精特新”等高成长型企业20家。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布局建设优质良种开发利用重大项目,推进中化百万亩品质原粮基地建设,助力打造北方国际种业之都,建设粮安商河。聚焦“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用工业的思路解决农业的问题,构建品质原粮、温泉花卉、精致果蔬、绿色畜牧、道地药材、优质大蒜和精深加工、农旅康养、农业服务“6+3”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发挥金沙河面业、家家悦、乡村绿洲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打造王牌特色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确保迈进全省现代农业强县行列。持续做大做响温泉花卉品牌,着力打造投资5亿元的济南温泉花卉谷,打通鲜花从研发种植到交易流通的“最后一公里”,与山东健康集团温泉康养小镇等一体推进,打造温泉康养产业集聚区。
建设高品质县城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坚定以工业化城市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力促五年时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50%以上。
注重“融合”,把城区和园区发展放在首位,抓好城区镇区园区融合、一产二产三产融合,推动县域全身心、全方位、全要素融入主城区、起步区发展大局,实现由远郊县到近郊区的跨越;立足提升城镇化水平,率先突破县城区与经济开发区和玉皇庙镇、贾庄镇和张坊镇、殷巷镇“一核三心”发展融合,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注重“提质”,明晰老城区、南部新城区、西部新城区、城区产业园、高铁站片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精心打造城市风貌带和标志性建筑。扎实推进城市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文化“六化”协同行动,建成县城区商业中心、文体中心、市民中心等特色街区,打通7条断头路,打造4条样板路,提升银河路夜间灯光景观,改善城市功能形象;建设7个安置区、安置房5979套、总占地面积718.18亩,打造棚改安置房精品工程,与山东中良集团合作投资60亿元打造银桥金街,引进奥特莱斯、万达酒店等一线商贸品牌,繁荣发展金融和现代服务业。探索建立城管委、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五位一体”城市垂直管理体系,建成投用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
注重“外联”,立足“T”字型高速铁路网、“十”字型高速公路网、“四纵三横”交通干线网,优化“621”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力争德龙烟铁路商河货运站上半年开通,济滨高铁商河段项目下半年正式开工,高青至商河高速9月份开工,济乐高速商河南出口连接线拓宽改造项目、商河至起步区快速路至G220济阳改线段10月底完工,打造鲁西北地区区域性交通枢纽。
持续做大镇域经济,每个街镇都对如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进行研究梳理,强化与家家悦、金沙河等龙头企业的对接,让农产品流通起来,让群众解放出来;深化省级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扎实做好合作社规范化提升和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抓好郑路珍珠红西瓜、许商彩椒、玉皇庙番茄等特色园区建设,优化提升金沙绿港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水韵龙桑”田园综合体,利用好各自特色资源,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格局,打造产业鲜明、风格多样的卫星镇。
持续抓好民生实事
打造幸福民生的新样板
商河将持续抓好各项民生实事办理、各类民生工程建设,确保民生支出比例保持在80%以上,打造“省会绿色生态和幸福民生的新样板”。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教育强县战略,加快教育强县后续项目建设,发展职业教育,引进落地优质高等教育,打造济南职业教育产业基地,实现学有优教。推进健康商河行动,全面建成“一核六翼”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加快推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鲁北院区、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建设,提升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实现病有良医。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传承红色文化,挖掘历史文化,弘扬秧歌文化,打响温泉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商河版黄河文化,建设魅力商河。
商河继续建设省会卫星城,实施城市“四大提升”“六化协同”行动,推动老城区有机更新,推广绿色智能建筑,棚改安置房按时回迁入住,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完善防洪排涝、城市管网、广场绿地、商贸市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功能品质,建成商业中心、文体中心、市民中心等特色街区,提升县城服务能力,释放消费潜力、拓展市场纵深。
从棚户到楼房,从“忧居”到“宜居”,千千万万棚户区家庭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从未有如此之真切。两年前,在商河的老城区和城中村还“屹立”着4700户危旧房屋,居民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的愿望极为迫切。面对60亿元的巨大改造投入,以及财政资金紧张、沿街商业房屋多、未登记建筑认定难、历史遗留问题多等现实问题,商河先算民生账、再算经济账,只计长远利、不计当下难,近两年来,启动了该县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工程。截至今年一季度,商河已累计完成征收拆迁1.35万户、275万平方米,老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基本完成改造。
商河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路网、物流、燃气等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提供生产生活用品进村、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服务功能,提升生活品质,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的样板村。
(通讯员张鸣 图片由商河县委宣传部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