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催生新作为。疫情期间,在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街道辖区内,无论是身兼数职的一线工作人员,还是奋勇当先的志愿者,亦或是积极配合防疫工作的普通群众,他们心在一处,劲儿往一处使,做到哪里需要就奔向哪里,为打赢吴家堡街道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力量,挥洒着汗水,只为守护吴家堡的美丽家园。
志愿者队伍中最小的“大白”
“微火”虽微,却是“青年志”胸怀天下事;“微火”虽小,却是“稚嫩肩”扛起重担子。
“一米八七的大个子,健硕的身体,摘下口罩、护目镜、手套、脱下早已湿透的防护服,汗水顺着额头,止不住地往下滴,擦过脸,一张稚气未脱的面孔,出现在大家面前。”他是谁?他就是吴家堡街道东赵村战疫志愿服务队中最小的“大白”——张梦愉。
现年17岁的张梦愉,是山东省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学生。由于疫情原因,居家上网课。闲暇之时,张梦愉主动参与到防疫志愿者的队伍当中。他说,原因很简单,因为妈妈。
“妈妈从2020年疫情开始就成为了志愿者,每天看着母亲都很辛苦,晚上回来的时候我睡觉了,早上起来上网课的时候,妈妈已经出门了。妈妈的付出是为了大家,妈妈就是我的榜样。我长大了,也想着为妈妈分担一份责任,为身边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常言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一系列防护措施的穿戴对于张梦愉来说,适应起来并不容易,由于身材比较高大,往往变身“大白”,就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额头上已经渗出了汗珠。
为了不耽误志愿服务的进程,张梦愉每天回到家里,模拟防护服的穿脱,在母亲的指导之下,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防护服的适应阶段。
4月6日凌晨六点,张梦愉身着防护服,肩背30斤的消毒试剂、手持喷雾器,走进了管控区,开始了第一次的消杀工作。
在近3个小时的消杀过程中,张梦愉完成了32层楼道、扶手、电梯间、连廊...等设施的喷洒,做到不漏一处,不留死角。此时,张梦愉喘着粗气,早已汗流浃背,隔着护目镜仍能看到额头、鼻子上细密的汗珠。
分发生活物资、小区巡查、宣传防疫知识,一天的时间,张梦愉像陀螺一样,一直没有停下来。傍晚回到家,他的双手双腿一阵阵地发酸,身上没有了一丝力气。一个大男孩儿,终于真切地感受到防疫工作的辛劳与志愿者的付出,对于母亲也愈加的理解。
现如今,经过近一周高强度的锤炼,张梦愉已经成为了东赵村战疫志愿服务队中“主力”。
“一场疫情,让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虽然防疫工作有风险,但孩子要参与,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支持。”张梦愉母亲的眼里闪着泪花。
此时,张梦愉又变身“大白”,在辖区内忙碌着......
在疫情战役中淬炼成钢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亲人的祝福,爱人甜蜜的拥抱,伴着春风的一场郊游,一顿家人的聚餐。”“我的生日,我做主,我就要这样过。”这一切美好的场景,只是裴赛楠的想法罢了。因为疫情,她的24岁生日,只能在岗位上度过了。对此,裴赛楠多多少少有些小遗憾。
“本打算的很好了,但是疫情的原因,我现在工作中根本离不开人,只能是留下一点遗憾吧。遗憾也是一种美。”
裴赛楠,是一名90后,土生土长的吴家堡街道裴家庄村人。2020年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济南人民医院,但在入职前,她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放弃工作,回家建设家乡。
“当时心里也很矛盾,毕竟医院的工作是很多人所羡慕的。但是从心里我就想着回家建设家乡,尤其是在疫情爆发之后,我所学的专业也用得上,最后选择了回家。”说起当年的选择,裴赛楠毫无悔意。
回到吴家堡,裴赛楠顺利通过当地考试,成为了吴家堡街道裴家庄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乡村振兴专员、疫情防控专员,身兼多职,重任在肩。本想着大展拳脚,开展工作,一纸调令,让她的内心有了波澜。
“当时回家工作很开心,但接到的通知是到当地派出所做防疫专员,主要工作就是对于重点地区人员的调查登记,和原本想象的工作不一样,心里还是有点波动的。”
裴赛楠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心里有波动,行动却不能打折扣。当接到派出所录入疫情防控信息的指令后,裴赛楠第一时间到岗,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从早上九点录到晚上十一二点,每天14个多小时的紧张忙碌,腰酸背痛、手指抽筋、眼睛酸涩已是常态。按照规定,录入一天信息可以休息三天,但裴赛楠并没有选择休息,下班后的第二天就立马投入到本村工作中。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沟通当中遇到各类人群,这不仅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也让我的应变能力、自控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看到调查结果对疫情防控的作用,心里也是很高兴的。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苦差事。休息是来不及了,村里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防控就是责任。2022年4月2日23点,裴赛楠刚结束了派出所的录入信息工作,次日凌晨5点30分,裴赛楠就已到达龙腾小区东区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登记工作。父母看着裴赛楠惺忪的睡眼还在说“昨天累一天了,休息休息不行嘛,不是能休息三天嘛,这又得忙一天,身体吃的消嘛”。她却坚定地说,“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工作,不仅是为群众服务,也是为了我们的小家,我是党员,我不能退后。”
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如今的村委干部,裴赛楠完成了身份的转变,更锻造了钢铁般的意志,对于党员的理解更加深刻。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裴赛楠说,期待着,疫情过去,回到熟悉的村庄和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无悔青春。
“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当代年轻党员的风采,用实际行动温暖着这座城市,尽自己所能用点滴善举点亮文明之城。”
困了、累了,不退缩,严谨、认真,没话说
齐河黄河大桥上,有他们的驻守;
社区防控一线上,有他们的身影;
居民生活保障上,有他们的支持;
而万家灯火阑珊时,却独缺他们一人。
赵裕桥,吴家堡街道东赵村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从3月18号加入志愿队伍至今,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不到三岁的一双儿女,时常吵着闹着找爸爸,较大的女儿则一边照顾弟弟妹妹,一边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儿,帮助母亲分担身上的重担。每每想到这些,赵裕桥这个山东大汉,心里就不是滋味儿。
“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做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就要以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就要做在前,干在先;虽然家人的压力也很大,但给予我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吴家堡街道与齐河市跨河相邻。当齐河市疫情出现波动时,齐河黄河大桥作为两地的交通必经之路,自然成为了防控的关键节点。
当成立齐河黄河大桥留验站时,赵裕桥第一时间报了名,并选择了最艰苦的执勤时间段,深夜12点到早8点。
“车辆登记、驾驶员扫码、测体温、车辆消杀......”等一系列的常规规范工作,赵裕桥做起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可谓是轻车熟路。但最难熬的却不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夜晚的低温和睡眠。
“凌晨1点左右,进城的货车、料车就逐渐多起来了,此时要更加的注意,更加的细心,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一定要案规章制度来。3月夜里还是比较冷的,有的时候测温枪都冻了,需要放在怀里缓一缓。最怕的就是困,三四点钟的时候,真的犯困。怎么办在桥上跑起来,让自己热起来,迎着风吹一吹,无论怎么做就是不能困,要想办法克服。”赵裕桥信心满满。
按照规定,在大桥夜班执勤后,有几天的休息时间。但对于赵裕桥来说,只有换岗,根本就没有休息。在疫情防控区,他是疫情防控宣传员;在核酸检测中,他是引导员,引导检测群众佩戴好口罩,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在疫情防控“敲门”行动中,他是一名敲门员,记录人口精准信息,确保“人数清、台账信息清、管控情况清”;在封控区,他是居民的服务员。
“工作不苦不累是假话,但是当居民理解,一起防控出成效的时候,就很高兴。当封闭居民手里拿到生活物资时,说一声谢谢,辛苦了。心里很温暖,觉得一切都值了。”赵裕桥声音虽有些沙哑,眼中却闪着光。
做一颗防疫战疫中的螺丝钉
“上下同欲者胜,左右齐一者强。”在吴家堡街道310名防疫人员中,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主任宋勃,是大家眼中劳模,被称为防疫战役中的螺丝钉。
“4天3宿没有回家,在单位进行摸排流调,每天200—300个电话,现在一看电话号码,就能大致判断出事情的轻重缓急了。要是回家的话,最早也是晚上11点吧。”宋勃眼中布满了血色,头发稍显凌乱,面露倦容,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选择休息。
作为街道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的主任,宋勃身上的担子可想而知。从重点地区人员进济情况的流调、辖区内重点人员的排查、全员核酸检测物资筹备、防疫知识的宣传,到对百姓进行防疫政策的解读,诸多工作都需要他亲力亲为,做到心中有数。让防疫工作每一个细节都无差错,做到整体工作成为闭环,这样宋勃才心安。
“对于工作就是要细致,要有耐心,对于群众不能着急,因为他们很焦虑,不能激化矛盾。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让老百姓明白理解。走访居民,挨家挨户的说,不要怕麻烦。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认可。我们辖区内现在群众非常支持工作,通知全员做核酸,主动配合,有的大爷、大妈都相互搀扶着也要来,这样我们看了很感动,这证明我们的工作值了。”
宋勃主任一心扑在工作上,对于家人却有着不少的愧疚,尤其是今年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一提到女儿,宋勃的心里酸酸的。
“女儿懂事儿,从来不说想我了。但是看我不回家,会发信息告诉我多吃点水果,注意吃饭。女儿心细啊。疫情三年,抗疫了三年,孩子也从高一升到了高三,陪伴真的很少。以后补偿吧。作为党员舍小家,顾大家的道理不用多讲,坚守好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在交流的过程中,宋勃的手机不时地响起,几乎每隔几分钟,宋勃就要接听群众的电话。还没有等到杯中的温开水凉下来,宋勃又接到了电话,马上起身去处理12345热线的回复工作。还没有喝上一口水,宋勃便开始了新的工作......
“这就是我们的主任,做事雷厉风行,一心为工作,就是革命的螺丝钉。”街道的同事,谈及宋勃,都伸出了大拇指。(文:张严 图片由吴家堡街道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