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大考,山东科技大学与时间赛跑,跟疫情较量,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多措并举,强化落实,有力有序有效做实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坚守后勤保障 迎难而上抗疫情
“校园封控,停止堂食,如何解决30000多人的餐饮问题?”“面对巨大的物资需求,如何满足师生所需、防疫要求,同时做好相应储备?”“大范围、全天候的环境消杀、卫生保洁,有限的人力如何调配?”……
自3月13日23时对校园采取封闭式管理以来,一道道难题摆在山东科技大学后勤人面前。
面对防控形势,面对工作需要,后勤人没有谈困难、讲条件,而是积极应对,沉着应战,忙而不乱,根据上级及学校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工作,制定周密措施,优化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三包”(包区域、包落实、包成效),强化“四保”(保供应、保价格、保品质、保安全稳定),同全校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岗位上的人员一样,舍小家顾大家,有的把孩子托老人代管,有的弄张折叠床住进储物间或办公室,有的直接打地铺。吃饭不用说了,带个饭盒或者拎个塑料袋,在食堂与学生一起排队打饭……
同心抗疫,上下同欲。“爸爸,妈妈,你们安心工作吧,家里有我和姥姥。你们早点回来!”这是饮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倩的女儿打给她的电话。自校园实行封闭管理以来,王倩和同样奋战在学校抗疫一线的丈夫已经将近十几天没有回家了。想孩子时,只能打打电话,开开视频,但工作不能耽误!而在后勤管理处,像王倩夫妇一样,坚守校园一线同心抗疫、全力以赴工作的后勤人员近700人。
700人的队伍,有的每天早上三四点就起床,准备饭菜,保证师生能按时开饭;有的深夜一二两点才下班,要盘点检查,入库、出库、返库、对账、核酸检测物资资料准备、诊疗转诊、记录整理……哪一点也不能出错。忙!太忙了!有时一个人顶几个人用,工作量翻番,还缺少替班人员。但后勤上上下下没有人喊累,叫苦,大家在后勤管理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心往一处想,劲住一处使,一切为了大局,一切为了师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在真诚的奉献中,彰显后勤人的责任与担当。
严守防疫“第一线” 织密校园“安全网”
“您好,麻烦您登记一下,给您量一下体温!”早上7点,保安队长苑兆杰已经在学校北门给出入校园的保障车辆、人员进行登记、消毒。直至夜幕降临,他依然在校园各个角落巡逻值守。这是校园卫士们连日来“五加二”“白加黑”防疫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接到校园封闭管理的通知后,安全管理处处长申玉三立即动员安全保卫组的工作人员及62名保安人员,“我们的任务就是守护好这个校园,保护好这里的每一个人,大家要把‘责任’二字扛在肩上,以‘严、真、细、实、快’的工作,全力以赴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守好学校的‘第一道防线’。”
疫情防控期间,校园治安防护尤为重要,根据学校有关部署要求,安全管理处详细完善疫情防控行动方案,从严从细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严格执行2个“24小时”工作要求:一是巡逻岗队员24小时校园昼夜巡逻,特别加大巡逻围墙频次,谨防违规出入校行为,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置;二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发现警情立即响应。同时,建立定时定岗报告机制,确保工作信息准确传达,工作要求第一时间落实;三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模拟演练,把安全的种子种下去,让规则的意识立起来。
3月20日,校园110接到经管学院1名学生的求助电话,他在体育活动中不慎扭伤了脚,需要到校医院就医。附近的安保人员钱宗鑫在得知学生诉求后,仅仅3分钟便到达现场……关键时期,安全管理处将“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落实到位,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首先是全力保障学校多轮核酸检测工作,督促师生佩戴口罩、扫码登记,帮助核酸检测工作高效有序展开。其次是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学校封闭管理以来,多次接到师生电话求助,安排安保人员利用巡逻车帮助受伤学生及时送医。
同时,考虑到学校封闭式管理来的比较突然,一些学生来不及准备一些必需品,安全管理处在学校西北门设立专门消杀缓冲区,为确有需要的学生解决接收校外物品等燃眉之急。安全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李明介绍,“改成线上上课后,我因为没有带笔记本电脑而苦恼,得知学校设置了可以送物品的缓冲区,便让父母送来了电脑,得以进行线上学习。”
舍小家,保大家。门岗执勤人员,吃在门岗住在门岗、起早贪黑,一天下来雨水浸透了双脚,手指冻得拿不起筷子,为了保障应急通行,他们彻夜难眠;巡逻的保安,夜深人静之时依然来往穿行于校园的边边角角,仔细巡查每一个可疑的角落;安全管理处工作人员陈浩自寒假期间至今连续值守在校园,已有40多天没有见到1岁大的儿子;校园110接警队员唐秋燕与同是在外校担任保安的丈夫一同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留下家里的孩子自己学习生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每一个“小我”都在为守护学校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大爱”。
停课不停学 “云端课堂”亦精彩
“我要尽力还原真实的课堂”,测绘学院教师徐莹说。为了更好地展示《导航与位置服务》这样稍显复杂难懂的课程,她在家中上网课时,都是一会儿回到电脑前讲理论,一会儿又到她从网上购买的北斗导航系统模型前来直播。徐莹说,一切都在变,一切似乎也没变。虽然线上和线下的上课形式在变,但是不变的是老师们都在尽力上好每堂课。
自线上教学启动以来,山东科技大学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密切跟踪线上课堂教学活动,详细了解掌握各类教学信息,加强线上教学督导检查,归纳总结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因时”“因人”“因课”制宜地指导广大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涌现出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电信学院、经管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纷纷开展线上评教、线上巡课等,收集学生的意见反馈;安全学院等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填写《在线教学信息统计表》,记录授课班级、授课时长、学生到课率等信息,做到“不缺一门课,不落一位生”;自动化学院等按学校统一部署采取多种管理、监督模式,力保线上教学“质量不减、标准不降”;物理系等组织“线上说课”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网上集体备课、研讨的优势,教师互帮互助,共同提升网上教学技能;还有一些学院开设了课后答疑辅导直播间、“在线学习指导”服务,传授知识的同时,传递着老师们浓浓的牵挂与问候……
“同学们,大家请登录VR实验平台。下面,我们将用它来开始今天的实验课。”《大学物理实验》任课教师刘维慧与同学们如约在“云端”集合,开启一段截然不同的“实验”之旅。
“体验感和交互感强”“这样的实验,让我们充分消化相关理论知识”……对于“云端”上的实验课,同学们是赞不绝口。材料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21级学生杨宇飞说:“这堂云端上的实验课,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原本枯燥的知识点活了起来。”
万物复苏终有时,疫去安来春可期。疫情防控工作日夜不停,山东科技大学全体师生同舟共济、勠力同心,守牢校园安全防线,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里,从未按下暂停键!(曹清波 图片由山东科技大学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