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理工学院:打造全新3C专业集群,培养全能型师生

发布时间:2022-01-17 13:47:20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严 责任编辑:白京

3C融合是什么?3C融合专业集群又是什么?3C融合专业集群的人才培养成效如何?面对人们一系列的疑问。齐鲁理工学院,在新时代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中,在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过程中,秉承着“齐鲁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培养理念,践行开放创新的理工精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3C融合:计算(Computing)、通信(Communication)、控制(Control)三个学科领域深度融合的统称,言简意赅。3C融合专业集群:以新兴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通过跨学科专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产学研用等方式,构建了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为核心,多专业交叉融合的专业集群。

3C融合人才培养成效: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等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山东省级以上获奖280余项,学生自主取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3C”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团队获评山东省第二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

锚定产业需求,首次“触电”,火花四溅

齐鲁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始建于2005年,建院以来,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主动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产业,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2014年开始,学校考察组就多次远赴德国高校开展交流、到德国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在考察过程中,德国先进的制造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德国高端装备技术让我们耳目一新。我们积极探索与德国企业合作,让我们的学生率先接触到工业4.0的先进成果。”齐鲁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执行院长付海燕这样说道。

2017年,基于与德国某企业良好的深度沟通合作,整套德国工业4.0微型工厂成功落地机电工程学院,让机电学子较早接触到先进的德国工业技术,更为学生的实践夯实了基础,同时,对于计算机、自动化、电子通信三个专业的深入合作、融合有了良好的开端。

“整套4.0微型工厂,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会遇到除专业以往的知识,这样学生操作起来很不方便,这也让学生有了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的兴趣。对于老师而言,同样要与其他老师多交流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可以说,3C融合的种子已经孕育而生。”

对接产业需求,跨越提升,培养3C人才

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通知》要求,机电工程学院在教程安排、实践流程、岗位实习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安排,适度调整,为学生创造最优的成长环境,为学生铺就平坦的求学之路,打造学生就业新局面。

“3C融合教学的内涵就是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完美融合。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那么,我们就从基础做起,为学生安排了三层晋级法,就如同打游戏一样,装备不断升级,战力不断增强。”机电工程学院科研院长雷腾飞饶有兴趣地说。

“教师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三层联动,项目上层有计算理论、数据分析,中层实施通信技术应用,下层实现控制机构执行,实现了学科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有机融合。”

通过基础理论课程整合精简,专业课增设3C融合课程,适时增设Python、Java、VC等计算机软件的课程和大数据分析、机器人控制等课程,并引入企业行业真实案例和工程项目,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直接就业,缩短了企业培训时间。

郑加轩,2016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博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毕业实习期间,基于3C教学的融合成果,成功采用LQR控制算法帮解决了博阳机械有限公司平衡车运行中振动的问题,并参与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将该技术现已成功移植到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模块控制中。目前,学校团队已经与山东凯迪欧电气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功率单元产业化落地应用。

2018年,学院加强与产业集群企业和学会合作,与德国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浪潮优派有限公司、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等企业和学会通过整合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成立产业学院,共同探索教、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为培养3C型学生实现跨越式发展。

延续产业活力,华丽转身,组建3C教师团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延续产业的生命力,如何大幅提升3C融合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成效......教师的作用功不可没。齐鲁理工学院的教师团队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和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来自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教师王万振,他原本的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GIS、ArcGIS智能交通信息服务,他积极参与学院3C融合专业集群建设,参与刀具磨损预测维护项目研究,主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机器学习等项目学习和研究,通过了Python工程师考试,并在校内开设Python编程课程。结合校企产学研项目自行开发了多个教学项目案例,带领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电子设计竞赛和科技创新竞赛等多项实践活动,教学效果显著,为齐鲁理工学院老师和学生学习、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良好示范作用。

机电工程学院科研院长雷腾飞正在攻读泰国皇家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生专业,明年即将毕业。对于一个学习机电出生的理工生,学习管理专业难度不小。对此,雷腾飞却有着自己的打算。

“就是要多学习,多丰富自己。现在专业3C融合、教学3C融合、师资也在3C融合。对于我们老师的压力也是有的,但这也是动力。当学生得知老师在学习,他们也是榜样的作用。现在走上了领导岗位,不懂得管理是不行的,学习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

“如何适应快速发展的产业需求,3C融合型师资队伍如何打造?”机电工程学院聘请德国名师走进课堂,打造了以名师和企业高工为核心的“3C”融合团队。在学院内部设立若干企业教师专岗和产业教授岗,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高校任教,开展校企教师联合授课,打造了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成功获评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近三年团队承担山东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6项,获山东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各级科技成果奖11项,校企共同研发教材14部、建设山东省级一流课程4门。

小结:

齐鲁理工学院在新时代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中,秉承着“齐鲁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培养理念,践行开放创新的理工精神,积极服务社会,在学生心中播撒了智慧和创造的种子,引领学生以梦为马,追逐梦想,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之路,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做出了应有贡献。(作者:张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