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医大家|米杰:修心如水胸似海 地道人行地道医

发布时间:2022-01-12 16:16:53 来源:中国网 作者:陈鸣飞 责任编辑:白京


大国医师小传:米杰,女,山东省中医院肾病科名誉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山东省第四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从事肾脏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6年。擅长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等),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尿毒症),间质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尿酸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尿路感染,肾结石等病。

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了个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辩证方法,综合运用脐疗、穴位贴敷、等传统外治疗法,治疗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并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其中,自拟的肾衰灌肠方、尿感外洗方、四白散等疗效显著,已经成为治疗慢性肾衰竭、尿路感染、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并发症的经典方剂,得到同行公认并在省内外临床上推广使用。

目前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委员;山东省医院协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常委。近年来获奖及完成课题共5项,主编及参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50余篇。

从急诊科走出的女汉子

米杰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太多。

润泽白皙的面庞上眉眼弯弯,笑起来恬静柔美,恰到好处的唇色与优雅精致的发型相呼应,为这笑容着意添了几抹亮色。“我只要一笑出声,马上就会暴露‘女汉子’的本质。”米杰眼里闪过一丝皎洁。

这哪是经手过万千病人的主任医师的样子?分明是一个58岁的“花样少女”。

“我花样少女的时候,还在急诊室里苦熬大夜班呢。从晚上八点接班一直熬到第二天早上查房,四天轮一个大夜,急诊大夫每晚只有一位。”聊起当年那段时日,米杰明显加快了语速。“最害怕晚上四下里很安静的时候,听到外面走廊从近到远的声音,心一下就提起来。”

24、5岁的女孩子还在憧憬着粉红色的梦时,米杰已经在急诊室里“练胆儿”。89年的本科毕业生上来就接急诊,一个人面对病人,米杰总是来不及深呼吸,去除遮盖物、翻看眼球、做心电图、用尽全部知识去抢救,甚至在心电图显示直线时开具死亡证明……一口气做下来,手心早不知汗湿了几回。

有天夜里,从还没停稳的车里冲出一个怀抱幼儿的妇女,连哭带喊闯进急诊室,米杰立刻接手过来,小小的婴孩早已脸色发青,玩耍时呛咳的食物卡入气管,急诊大门常开,医生面对孩子却是回天无力。

家属抱着幼儿不肯撒手,米杰揪着一颗心不肯放下。

只因自己从小到大是个“学霸”,所以就要更早更深刻地感受这“光怪陆离”的人世间吗?米杰打开伴随了她近十年的电子日记本,把困惑、压力、疑问和每日见闻一字一句记录下来。每月20篇日记,从忐忑焦虑的成长心情中过滤出坚韧不服输的故事梗概,串联出人生的底色。

米杰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作为铁路职工子弟,父亲上班,母亲全职在家担负子女的养育职责,家中姊妹五个,米杰仗着年龄最小成了全家人的“心尖尖”,她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一路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省实验中学,成了不折不扣的“学霸”。“可能那时候还小吧,没觉得学习是个苦差事,上课听讲,课后和同学们玩在一处,考试很简单,日子也过得很快,好像我到高中为止的求学经历都非常顺利,如果硬要找一个记忆点,那就是找中医看病。”

儿时的米杰活像个“皮猴子”,能疯骑自行车把牙摔坏。母亲由于身体欠安,常年吃药,鉴于服用中药往往有很好的效果,便把米杰一路拖到了中医大夫跟前。号脉、察看、诊断、开方熬药,几碗酸涩生苦的中药汤子灌下肚,米杰的牙慢慢好起来。自那以后,母亲时常“怂恿”米杰报考中医学院:坐在诊室里,光给病人号个脉就能解决大问题,干干净净又安稳清闲,这是小姑娘家最好的“出路”。

在征得家人和老师的一致认同后,母亲终于如愿将女儿“培养”成了自己的“家用医生”。

“我在实验中学的时候,数学、英语、化学老师都是全省优秀教师,我们那一批成绩很好,我班58个学生,考上大专本科的有27人。”米杰的言语听起来云淡风轻,可她在学中医的第一年却惨遭“滑铁卢”。中医基础、阴阳五行,颇为“玄幻”的中医理论知识上来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下马威,一年前还在高中耀武扬威的“学霸”,在第一次考中医基础时破天荒拿了个79分。

“理科思维明显水土不服啊!我和同桌整天嘀咕,这是学的啥呀。从小到大第一次为学习发愁,脑子里那些公式推导、逻辑证明、数值分析等知识架构完全应付不了古文言文。当时完全震惊了,我好歹也是个好学生,这太丢人了。”米杰的“皮劲儿”上来了。眼看着一下子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显然不可能,米杰就用上了“笨”办法,伤寒、中药、方剂……一章一章背,一节一节啃,虽然打心里不喜欢枯燥的背诵,但是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硬是把每一门课的成绩都重新拉回了“优秀”。

这才对嘛。

此时的米杰可能并没有觉察,抗压已经变成了一种自然反应,总能在适当的时候及时蹦出来“条件反射”一把,并且和命运强强联手,把她一次又一次推到“浪尖”上。

优秀的学生可以留校。那一年山东省中医院内科系统要留下4个人,米杰顺利选入,成了唯一一个进急诊的医生。“还是个女的。”从转科室开始,米杰就没有舒坦地笑过。6年急诊生涯里,米杰啃的书本比上学时要多上好几倍。“没办法,真的没办法,送来急诊的往往都是危重病人,我每天压力巨大,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拼命看书查资料,恨不能守着患者一边治疗一边翻书,而急诊面对死亡的较高概率更是让我的心理一度濒临崩溃,知识欠缺在这样一个压力面前反而显得不值一提。”

在她看来,化妆品没有听诊器重要,比温柔贤淑更吸引她的是能凭本事救人一命。救护车送来一个尿毒症病人,血色素仅有5克多,肾脏衰竭到一点尿都没有,受限于30几年前不甚发达的透析技术,米杰眼睁睁看着病床上的病人被“憋”死。

6年下来,即便死亡已经司空见惯,每一个生命的流逝仍然让米杰感受到鲜活的疼痛,撕心裂肺。

医者有方不在药 中西融合践新知

花样少女被急诊“逼”成了“一匹狼”,她的品格中除了执着、团结、拼搏、耐力,硬生生长出了几分“凶残”。一位尿潴留的患者送过来,米杰手起针落:12号针头,不用打麻药,摸准了潴留位置一针扎下去。

“无知者无畏吧,那时候胆子大,没有瞻前顾后。”米杰说。医院经过调整,急诊科合入大内科,米杰被分到了肾内科。很长一段时间里,肾内科不敢收治这种没有尿的病人,“收了就死,几乎是绝症。医生和患者都无法面对这种无能为力。”

巧的是,在一次进修学习时,教授讲了一个例子。一个罹患尿毒症的年轻工程师,选择在透析中心做维修工程师,边修理机器边透析,病情控制得很稳定,幸福地结婚生子,生活品质有了很大提升。“这简直就是起死回生,我对肾内科太感兴趣了。另一方面,国内肾脏病鼻祖吴阶平教授精妙绝伦的外科手术也令我着迷,我又想做个泌尿外科的大夫。”急诊之后的又一次选择,一边是兴趣,一边是景仰,米杰心里有欢快的惊喜在跳动着,原来能真切地治病救人,而非眼睁睁看着病人离开,是一件如此快乐的事情。

以前肾脏疾病发病率较低,如今随着污染、压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蛋白尿、肾炎患者格外多。作为肾内科主任医师,诊室里挂号一票难求的是她,义诊时坐冷板凳的也是她。“肾脏病的终末期是尿毒症,比起心脑血管病人,肾脏病患者从心理上不愿意让别人对自己的病情有过多关注。”米杰扶了扶眼镜,“但是肾脏血流丰富,很娇气,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毒素要经过肾脏,很多病的治疗用药也要从肾脏走,容易长自身免疫疾病,在治病的同时极易受到伤害。”

病情固然是病人的隐私,面对尿毒症患者的手足无措也是医生的锥心之痛。在急诊室抢救危重病人,应用更多的是西医思维和疗法,在肾内科想要获得成就感,手术和透析是最佳选择。身为中医的米杰一直在中西医的交汇线上来回奔走,两种思维不断冲突,直到一次长达一年的进修学习突然打开了她的“心结”:面对疾病,要明确病因、病理,到底是什么病?怎样治好的?是本来就可以自愈,还是医生真正治疗有效?治疗肾脏疾病,更有效的方法是中西医融合。

中医大夫学西医,虽然不至于完全从头开始,但是学习过程不能少,思考模式不能固化。米杰专门赶去了上海长征医院进修了血液净化技术。“真是干到老学到老,学习进修对我从医帮助很大,每次需要进步的时候我都第一个想到去学习。”在40岁荣升科主任的那一年,她开始在压力中学习,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将科室同步带起来,“一路小跑”将肾内科发展成为山东省重点专科、国家老年病重点专科的重要科室,同时也是本专业省内领先、辐射周边省市的高水平科室,危重病人收治率达20%。

“选择肾内科专业时,我总想着做透析更有成就感,现在我们也实现了!成就感更高!”米杰笑的爽朗。

有人说,慢病找中医,急诊急症找西医。米杰看来,中医在很多慢性病等疾病治疗方面确实表现出优秀的攻克水准,中药治疗配合西医术后恢复也成效显著。“术后病人出现尿路感染,在不能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配合中药治疗就能取得很好的成效。西医依照症状,有些病人肾功能达不到透析条件,往往安排病人继续观察,等出现该透析的症状时才进行施治。在这方面,中医可以让治疗靠前一些。”米杰说。

从医三十余年,米杰深深体会到,西医认为很难的病症,中医其实也难。但是中医总能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路子,与西医相得益彰,两者融合能够尽可能为患者的生存质量做更多更好的改善。

一位肾炎患者找来,各项指标已经达到透析的临界值,米杰详细询问、仔细诊断,决定暂缓透析,先用中药施治。治疗结果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米杰和同事们不仅把病人治好,而且暂时不需要透析。

另一位病人按照米杰开的药方吃了五年中药,虽然后来必须实施透析,但是这五年过程中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良好改善。“透析是一种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将患者体内各种有害及多余的代谢废物移出体外。肾脏衰竭的病人,如果不做替代治疗,将会失去生命。

米杰在中医优秀方剂的基础上,研制出很多外治方,比如尿路感染时用于外洗的方剂,是她经常开的方子,几乎药到病除。神奇的是,经米杰的手开出的方子从来没有完全一样的,不在固定的方子上加加减减,是米杰最基本的坚守。“我挺喜欢研究方子。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我的方子也是‘私人订制’。我认为没有一个方子可以完美契合左右人的体质,所以我手里没有‘万灵丹’。”

生而为医 心怀善念渡苍生

从早上8点钟开始,到下午近2点,送走40位病人后,米杰才觉出早已经饿过头了。

米杰温温柔柔的眼神容易让患者放下心理戒备,再加上关于吃喝拉撒、日常作息之类详细的问诊,甚至连家庭成员关系好坏这样的家常话都能聊得来,关上诊室门,病人面对当下最贴心的人,一种安全感将病人牢牢托住,医患之间的信任来的美好而坚定。

十余年前米杰收治了一位50多岁急性肾衰伴随发烧的妇女。经过仔细诊断,觉得她的病可以治到很好的状态,但终归是诊断不清楚,需要做很多检查来验证诊断。来自农村的自费治疗眼看着将这个家庭拖垮,明年全家的粮食都卖钱搭进去之后,颓废的男人和两个怀孕的女儿再无计可施。急性肾衰有把握治得好,放弃了实在可惜。只要在病房,米杰的目光就在一家人身上逡巡,实在是心疼。她默默掏出2000块钱塞到家属手里,小心翼翼关照着病人的自尊:“我是个拿死工资的,也不富裕。这钱你先用着,等你有钱了再给我。”病人还是走了,她的女儿给米杰送来2000元。米杰潸然泪下。

需要帮助的人实在太多了,作为一个医生,除了努力治病救人,究竟能帮到谁?急诊和肾内科工作的经历像幻灯片一样在眼前闪过,那些逝去的生命,手术台上割开又缝合的身体,摘除的坏死肾脏,病房里的苦苦哀求,一家老小办理出院的喜悦……母亲的谆谆教诲一句一句回荡在耳边:不能说过违的话,不能做过违的事,不能吃过违的饭。“是啊,要心存善念,我相信善有善报。”米杰动情的说。

医保、新农合为太多患者解决了后顾之忧,然而生活窘困的人依然有,将药材匹配做最大程度的斟酌,为患者开出范围内最廉价、性价比最高的药,就是米杰能为他们做到的。

2008年,儿子走到高考的关口,优异的成绩完全可以去妈妈的母校来个本硕连读,他却坚决不学医。在米杰36年的职业生涯里,光是科主任就干了17年,饭桌上吃着饭、游乐场里玩闹嬉戏、书桌上辅导作业,不管手头做着什么,只要医院一个电话,她二话不说拿起外套就走。

“错过了儿子成长中的很多精彩,对家人非常亏欠。但是如果重头再来一遍,我还是会选择这条路。在我看来,这个职业太崇高,每天都在帮助病人最大程度解除痛苦,每天都在做善事。”米杰声音柔和,眼神坚定。

是医是师,米杰一手拉拨了很多学生,把对儿子的爱倾注到学生们身上,她成了学生口中的“米妈妈”。“米妈妈不管从生活还是学习上都对我们特别照顾,连穿衣打扮都要管,我们4、5个学生在她科室,每人都穿着米妈妈给买的毛衣。”学生笑呵呵地说,“在学习和工作中她对我们也非常严格,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渡人也要渡己。米杰想好了,退休以后就打算放飞自我,为了有个顺利开心的旅程,米杰每天抽出个把小时学习英语,为心心念念的欧洲之旅做做攻略。“我就是个普通的肾内科医生,做了自己该做的事,问心无愧。”米杰抬手摸了下头发,窗外,车流如川;远处,万家灯火。(文:陈鸣飞 图片由山东省中医院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