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集团:主动迎接“双碳”挑战 推动产业结构向智能新兴绿色低碳转变

发布时间:2021-12-29 12:44:19 来源:中国网 作者:范兴驰 责任编辑:白京

碳达峰碳中和30/60“双碳”目标,是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能源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选择。

资源,终究有枯竭的一天,未雨绸缪,企业究竟该选择一条怎样的新赛道呢?山东能源集团—山东名副其实的“能源航母”,承担着能源保障重要任务。如何处理好控碳降碳与能源安全、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等各方面关系,是企业发展必须要答好的命题。

对此,依托能源优势,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端煤化工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转型,并朝向链主地位不断进发,成为山东能源转型正在积极探索的转型之策。

绿色低碳:新能源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这是一次全新的旅程,也是一次充满期待的旅程。

10月29日,由山东能源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山东省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沂水一期项目开工。

据介绍,开展整县分布式光伏建设,对于整合资源集约开发、削减电力尖峰负荷、节约优化配电网投资、引导居民绿色能源消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坚决践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聚焦打造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目标,坚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优先方向和重要战略支点,注资60亿元成立了新能源公司。”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介绍。山东能源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新能源投资平台。先后在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分布式光伏开发等领域实现突破,新能源产业全面起势、加速崛起,绿色发展、低碳转型正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名片。

在沂水项目落地之前,山东能源的新能源布局已经悄然开始:8月27日,山东能源集团首个光伏+储能发电项目在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开工;9月14日,山东能源集团新能源公司与郯城县人民政府分布式光伏发电整县开发项目签约。

与这两个项目不同之处是,沂水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确定的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3个试点项目之一,作为山东“百乡千村”低碳发展示范工程首批项目,成为山东能源集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新能源光伏产业的标志性工程。项目投运后,年发电总量约6000万千瓦时,可有效替代标煤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2万吨,示范作用显著。

对于山东能源集团来说,投资开发建设该项目,除去可助力加快农村用能革命,全力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农村能源发展新体系外,对其加快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新能源光伏产业亦是一个重大机遇。从7月份编制完成《沂水县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方案》,到10月底正式开工,在首批3个国家级试点县中拔得头筹,用时仅3个月,“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程度可见一斑。

布局光伏之余,山东能源集团在海上风电、陆上风电等领域也均已实现突破,目前该集团已获得渤中区域海上风电基地主导开发权,正积极推进一期240万千瓦装机前期工作,按照山东能源的构想,未来将持续发挥新能源公司投资平台作用,采用混改等新模式、新机制,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海陆风电、光伏、氢能、地热等新能源产业集群。

沿着着产业链向上生长:聚焦高端化工

从优质煤产品的开采生产,沿着着产业链不断向上生长,山东能源推动产业结构向智能新兴绿色低碳转变,打造高端化工新材料全产业链。

11月11日11时08分,山东能源化工公司鲁南化工厂区,满载己内酰胺优级品的罐车缓缓驶出充装区,经历了数个大会战后,鲁南化工产出的优质己内酰胺产品终于正式投放市场。

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己内酰胺可制成纺织品、工业丝、地毯用丝和食品包装等,在汽车、电子电器、包装、机械、运动休闲及日用品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鲁南化工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岭表示,“己内酰胺产品顺利投放市场,将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壮大化工新材料板块,延伸产业链条,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己内酰胺的投产仅仅是鲁南化工发力高端化的一个缩影,鲁南化工近些年依托组建成立的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煤气化及煤化工工艺、设备、系统控制技术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作为国内首家采用山东能源集团自主知识产权先进技术的醋酸企业,经过不断持续创新,目前醋酸产能已超过10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份并出口东南亚国家。今年6月份,山东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制造业产业链及“链主”企业名单中,鲁南化工榜上有名,入选煤基精细化工产业链“链主”企业。如今,新能源材料一体化项目等均已全面启动实施,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

未来,山东能源集团将聚焦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积极适应“双碳目标”“能耗双控”和“双循环”新常态,围绕大型化、园区化、高端化、终端化,探索煤化工、石油化工、盐化工融合发展,发挥产品上下游融合互补优势,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系统培育化工产业链,加快化工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和推进实施,为山东能源集团打造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提供化工产业支撑。

无独有偶,在山东链主企业的阵容中,山东能源集团旗下另一公司山东东辰瑞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东辰瑞森”),凭借在新材料领域的大有作为成功入围,而新材料亦是山东能源集团三大新兴产业之一。东辰瑞森成立于2001年11月,是国内最早从事长碳链尼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通过20多年不断研发创新,目前东辰瑞森共研发出长碳链尼龙、高温尼龙、透明尼龙、长碳链尼龙弹性体等4大类10余种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军工、机械、电线电缆、石油、3D打印、日用品等行业,客户遍布国内20多个省市、国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长碳链尼龙”产品获得了美国FDA行业资格认证和马德里商标认证,具备出口产品食品级应用资质。

智能制造:重型装备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在山东能源集团三大新兴产业中,装备制造产业亦是重要一极。目前,该产业正着力向智能制造、高端数字化发展。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推进装备制造业规模、质量、效率、效益协调提升,形成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竞相发展新业态。

“随着煤矿智能化的升级与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加快实施优化升级,实现产品高端化、精品化和生产集约化、智能化发展是我们发展的唯一出路。”

山东能源集团东华重工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张立表示,必须做精支架品质,锻塑高端品牌形象,坚持高点定位,培育核心产业产品,强化项目攻关,实现技术创新突破。

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过程中,山东能源集团东华重工紧盯数字化、智能化矿山建设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液压支架在压力传感、位移传感和姿态感知修正等信息化方面的创新,引入华为矿鸿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远程操控等智采功能,赋能煤机装备产品转型升级。

“我们通过加大自动化装备投入,优化生产组织和生产工艺,提高支架生产效率和制造能力。在未增加人员的情况下,结构件、油缸月产能得到稳定提升。预计2021年液压支架产量同比提升约20%以上。”张立表示。

与东华重工一样,走在转型升级路上的还有山东能源集团轻合金公司,2021年7月20日,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山东青岛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发布,作为轨道交通领域的重大原创突破,“中国制造”再次惊艳世界。在这列磁浮列车上,山东能源集团轻合金公司以车体材料主供商的身份,提供了占比90%的车体铝型材。

几年来,他们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计划3项。授权专利27项,主持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93项。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奖一等奖等39项科技奖励。

短短几年,他们开发出了高速列车用铝合金无融合口异型牵引梁、枕梁等重要受力结构材料,薄壁多孔大断面底架、地板、侧墙、端墙、设备舱等全车身材料,超厚超大吊梁、抗蛇座、车钩从板座等车底结构件,具备了整车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了“全系列”轨道交通车体材料研发制造体系。

从济南R2、R3线,到北京大兴机场线、广州5号线、成都市域车及17号线,再到韩国首尔地铁、开罗单轨车、智利比奥地铁,山东兖矿轻合金公司与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合作,先后为多个中外企业设计制造轨道交通车体铝型材,走出了一条由省内向省外,由国内到国际的科技创新之路,积蓄起冲刺“中国一流世界先进”高端铝合金和新材料综合服务商的智慧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在11月15日,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发表了署名文章《“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企业转型路径探究》,站在“主动迎接‘双碳’挑战、擘画山东能源集团转型发展”的高度,从抓观念、抓路径、抓创新等方面对山东能源集团双碳转型路径再次做出了全局谋划。

李伟表示,面对“双碳”新形势新要求,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克服固化思维、优化路径选择,创造智慧动能、引领能源变革。对承载双碳转型重任的相关产业,绘下“高端化工新材料全产业链”“打造海陆风电、光伏、氢能、地热等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竞相发展新业态”的蓝图。未来,山东能源集团将坚持转型升级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开创集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文:范兴驰 图片由山东能源集团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