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业,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省份之一,又是黄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山东,身负重任,义不容辞。济南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更是不负所托,唯有担当,扬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
山东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明确指出,山东省铆足干劲抓落实,汇聚起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强大合力。“奋进泉城,奏响黄河战略发展交响曲”主题系列报道,聚焦济南以黄河战略发展为纽带,串联各发展板块,构建发展新格局新亮点。展现济南各区县及职能部门在推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新突破、新举措,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济南市莱芜区作为省会城市副中心和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是济南“东强”“南美”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正在翻开,幸福和谐莱芜新蓝图已经初现。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莱芜区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生态立区、实业强区”战略,加快建设省会城市副中心、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奋力争当省会建设发展排头兵。”2021年伊始,济南市莱芜区委书记朱云生向全区上下发出了砥砺奋进新征程的铿锵号召。
理念引领,赓续生态立区新实践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这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下的重大原则。莱芜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方面成果颇丰。
站在泰山之巅远望,汇入东平湖的唯一一条河——大汶河就像一条绚丽的彩虹沉降于大地之上,秀丽壮美。大汶河位于黄河下游右岸,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莱芜、淄博沂源、泰安新泰等地的山区。
莱芜区明确高标准打造大汶河生态保护带,在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确保长久安澜的同时,莱芜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高标准规划设计打造大汶河,让当地的母亲河成为一条风景优美、文化氛围浓厚、产业兴旺的产业带。
“我们对于沿河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对于水体进行了治理,实施水源连通工程,加快雪野水库与大冶水库等连通调水项目、马头山水库规划建设等措施,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水务局计划和财务科负责人孟广进如是说。
济南市“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到,做美南部持续建设绿色生态之城,加强旅游资源整合,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发展精品民宿。
“莱芜区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形成了“崇德尚实、重工厚商”的地域文化风尚。境内长勺之战“一鼓作气”世代传颂,明朝八景闻名遐迩,莱芜战役名载史册。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经济发展,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莱芜区文旅局主任张爱朋,对于打造“南美”靓丽新名片战略实施,当仁不让,信心十足。
不久前,揭晓的济南市2021年“泉城人家”民宿评选中,莱芜区雪野山居、故乡的云等8家民宿、110间客房入选,其中四星级民宿客房37间,数量位列全市第一;莲花山茶旅小镇、雪野山居入选民宿集聚区;雪野山居获得创意设计一等奖。优质的民宿资源,良好的旅游品牌,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让“南美”名片擦拭的更加闪亮。
“尤其这两年疫情期间,游玩不宜出省,‘民宿+’模式发挥了巨大优势。不仅在莱芜区内玩的尽兴,随着莱芜纳入省会济南,莱芜与南部山区也形成了良好互动,很多游客自发设计了‘南部山区+莱芜民俗+莱芜景区’两天一夜游的自由行路线,充分领略到济南‘南美’的巨大魅力。”张爱朋为爱好旅游的朋友定制了完美路线。
2021年年初至今,莱芜区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要素资源保障,高标准编制雪野湖片区规划。围绕办好国际航空体育节和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一节一论坛”活动,全面提升沿湖沿线环境,建设环湖配套设施,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书写莱芜区赓续生态立区实践新篇章。
农业引领,蓄力发展强区新动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业作为产业发展之本,近年来,济南市莱芜区农业农村局大力倡导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农村现代化指数不断提高,为农业农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进莱芜区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藤蔓上顶花带刺的黄瓜清脆香甜,红彤彤的西红柿娇艳欲滴,无公害的水果芹菜更是沁人心脾......辣椒、卷心菜更是数不胜数。
“我们大棚都是使用秸秆回肥技术,无公害,有劲儿,农作物长得好。我们可以实现一年四季生产,全年供应果蔬,错峰上市,而且我们果蔬口感好,销路不愁,卖个好价钱没问题。”说话的人正是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明新。
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14年来,先后流转周边土地300多亩,实现了机械化运作,吸纳当地农户超百户,惠及百姓数千人,催生了大批新型农民不断涌现,让他们既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也是惠民、惠农政策的受益者。
“我们现在在合作社里打工,可以挣工资,而且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进入合作社,到年底还可以分红。从合作社成立至今,每年都分红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好!”当地农民提到合作社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绿色的菜,红色的心”是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明新的初心,合作社成立至今,以精心谋划之策、精益求精之心、精诚团结之力,打造出合作社生态品牌,绿色特色。
莱芜区正是拥有了诸多个陈明新这样的农业事业带头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以培育壮大农业新动能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山楂之恋田园综合体、生姜产业小镇、蜜蜂小镇、科百智慧农业等重点项目。
与此同时,莱芜区莱芜区立足特色产业优势,整合资源、集聚发展,不断巩固拓展农产品外向型出口优势,葱、姜、蒜“三辣一麻”和山楂、樱桃、茶叶、白花丹参“三红一白”作为拳头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姜片制品占国际市场70%份额,形成了“全球生姜看中国,中国生姜看莱芜”聚集效应。以全省1%的耕地创造了山东省12%农产品出口额,为莱芜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经济动力,持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发力助力其他产业新成就。
工业引领,剑指智造强区新高地
今年,莱芜区提出打造“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这是莱芜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关键一招,初步形成了以高端装备智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近日,山东力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登2021年度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名单发布会。在山东省1.4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脱颖而出,跻身科技领军企业行列。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确定“将取水口取水监测计量工作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山东力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团队研发力量,建成了国内唯一一家水资源计量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高端引领水利计量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黄河的各段安装测流设备,好比为黄河做体检。设备的最大口径达到DN2000,是全国之最。我们推出的不同口径的超声水表及流量计系列产品,让力创水计量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山东力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赵美美自豪地说。
科技服务生活。力创公司研发的多款智能电器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莱芜区百姓的生活当中,在改变百姓用水、用电习惯的同时,助力莱芜区能源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我们生产的智能插座,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准确提供用电数据,让百姓知道家中用电情况,可以节约用电,节省电费。2019年7月以来,莱芜区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攻坚行动。我们采用‘物联网+’技术,安装物联网智能超声水表及管理云平台,不仅让当地百姓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全区14个镇(街道),601个村,22万户48万农村人口饮用水信息一目了然,让乡镇实现了用水信息透明化,缴费便民化,通过网络终端随时查看用水高峰情况,及时进行调配。智能化水平堪比大城市”赵美美一脸的傲娇。
据悉,山东力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成为拥有十个研发平台,布局水、电、热、集成电路四条产业线,总资产达20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拥有300余项有效自主知识产权。
高新企业先把头筹,作为济南市“东强”战略实施的主阵地之一,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主战场,莱芜区还致力于创新转型发展,集中打造为智造济南。新能源汽车链上下游企业共计28家,目前形成固定资产投资过百亿元,形成年产10万辆整车规模,另外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共签约项目16个,涉及投资额近百亿元。
无独有偶,莱芜区以莱芜智造新城为载体,以山东重工、豪驰汽车为龙头,推动智能网联重卡、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研发,构建“汽车零部件+整车+物流+创新”的全产业链条;以泰钢、九羊为龙头,加快向先进材料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要将好的政策落实到位,将好的企业扶持到位。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莱芜特色优势、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济南市莱芜区发改局将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政策、资金支撑,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济南市莱芜区正在积极构建“3+3”产业体系,即以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三大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为支撑的“3+3”现代产业体系。
小结: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以坚决的态度、积极的行动、有力的举措去拥抱黄河——折射出莱芜区凝聚形成的以“精气神”为核心的莱芜精神。可以看到,莱芜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在新时代的发展征程中,傲立潮头,奋笔书写“莱芜答卷”,幸福和谐新莱芜美好愿景已跃然纸上。(张严 董萃萃 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