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华鲁集团乘势而上、只争朝夕,全面吹响了深化改革的“冲锋号”。今年前10个月,华鲁集团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314.4亿元、利润总额首次突破80亿元关口,同比分别增长60%和239%。集团提出,不仅要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规定动作”,创造性开展好“自选动作”,还要主动加压,力争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华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军表示,“华鲁集团因改革而生、顺改革而兴,改革是华鲁集团与生俱来的基因,要勇做排头和标兵。”
坚持“党建也是生产力”
华鲁集团党委坚持“党建也是生产力”的工作理念,推动党建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用高质量发展成果检验党建工作效果。连续三年开展常态化党建攻坚活动,实施党建攻坚项目400余项,解决生产难点堵点问题600余个,创建“党建+”特色党建品牌140余个,过硬支部比例已达113个,占比达80.1%,今年以来,累计降本增效过亿元。2021年,集团有4人分别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原则规定转化为可考核、可量化的“刚性标准”。2020年,华鲁集团出台《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2021年,出台《履职行为容错免责清单》。“不能让实干者受委屈”,樊军表示,“我们要为敢于担当者担当!”
华鲁集团制剂车间24小时不间断生产全力保障生产供应
“硬指标”抢眼“软指标”出彩
改革催生动力。华鲁集团发展整体呈现“五高两低”特征,即主业占比高(主业资产占比99.3%,主业营收占比99.97%)、资产证券化率高(混改资产占比97%,整体资产证券化率92%)、盈利水平高(总资产报酬率18.3%、净资产收益率24.4%,均位居省属企业首位)、上市公司市值高(市值800亿元)、中长期激励覆盖面高(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全覆盖,中长期激励企业覆盖面已达61%),资产负债率低(负债率37.97%,在省属制造业企业最低)、融资成本低(综合融资成本3.3%)。用占省属企业1.2%的资产总额,贡献了占10%的利润总额、12%的净利润、15%的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了营收增长大于资产增长,利润增长大于营收增长,现金流增长大于利润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硬指标”抢眼,“软指标”也是颇为出色:2020年,华鲁集团党建工作考核、领导班子考核均获“优秀”评价,经营业绩考核获得A级;国企改革述职问询继2019年获得“优秀”评价后,2020年又跻身“优等次”,位列山东省属企业第二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得分名列省属企业第一;集团下属的华鲁恒升、新华制药、鲁抗医药三家上市公司全部入选山东省重点培育支持的“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
这是华鲁集团改革发展的成果,更是高质量发展再出发的底蕴。
松绑子公司 创新“大监督”
“企业要想发展好,生产关系就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樊军表示,“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授放权体制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子公司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经营主体,就必须真正做到授权放到位、接得住、管得好。”
近年来,华鲁集团把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作为打造科学生产关系的重要突破口,持续打造价值型总部,明确了总部“定战略、管大事、造环境、控风险”的管控定位,建立了以战略目标和财务效益为主的管控模式,实行大部制小总部,一人多岗、一岗多责、一专多能、AB角互补,8部、2室、37人的工作团队精简高效。“按照清单化管理理念,我们制订了10大类43项母子公司权责清单。”樊军介绍,“清单内事项分类授权,清单外全部放权,不教农民种田、不教工人做工,充分尊重子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让听到炮声的人自主经营。”
经历一系列的改造,华鲁集团决策质量明显提高,近三年决策建成的总投资额近80亿的14个投资项目,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比,实际投资节约10.6%,实现营收增长3%,实现利润高出99.4%,项目干一个成一个,个个都很有竞争力。
“子公司有大有小,管理能力有强有弱。授权事项决不能一授了之,必须要定期评估、适时调整。”面对这一情况,华鲁集团坚持规范、有序、分类授权放权,定期评估效果,动态调整授权事项,确保“放而有控、管控到位”。创新“大监督”格局,统筹推进纪检、巡察、审计监督资源共享,建立高效运行机制。将科技创新、投资经营、国企改革等重点工作纳入考核体系,推动重大决策落实落地。樊军表示,“另外,我们还在集团范围内主推资源协同、业务协同、财务协同、经验协同,今年以来协同创效达6.8亿元,有效实现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华鲁集团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建效能,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十四五”再造一个新华鲁,争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图文由华鲁集团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