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集团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一把手”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企业发展大局,着力抓好创新资源集聚、重大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工作,研发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破解了一批重大转型难题,突破了一批制约发展的瓶颈,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科创工作显成效树立业界标杆
2020年山东能源集团研发投入33.53亿元,同比增幅15%,2021预计达到42亿元,科技投入保持高速稳定增长,为集团各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2021年,山东能源再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年度审核评价中位居全国企业第一位,成为示范中的示范、标杆中的标杆。“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电能净化关键控制技术及应用”项目斩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深部矿井锚注切顶自成巷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成果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占一等奖总数量的近四分之一,居全行业之首。
集团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取得新成效。已累计实施各类科研项目145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8项,工信部项目5项,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8项,其他省部级项目8项。与山东大学共建“深部岩体工程与灾害控制工程实验室”于今年4月正式启用,双方联合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材料与技术”课题获国家科技部批准;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申报的2021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单元及电堆关键技术”顺利获批立项;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申报的“省部共建矿山岩层智能控制与绿色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申报论证;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同开发的“4000吨级大规模水煤浆气化技术”今年通过考核验收和技术鉴定,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集团已累计获得34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新申请专利3109件,其中发明专利1022件;授权专利2004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00件。创新成果数量、质量、领域、层次大幅提升。
“唯贤选帅”锻造精英队伍
集团建立重大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坚持“以需定榜”与“唯贤选帅”相统一,汇聚全社会科研力量,加快推动集团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与科技成果转化;率先在省属企业中设立科技创新基金。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集团坚持引进、培养、使用相结合,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柔性引进李术才、王国法、蔡美峰、王双明、陈德等海内外10多位院士,在煤炭智能开采、冲击地压、水害防治、水煤浆气化、新能源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集团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团队,目前在站博士后达到20人。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山东大学共建“深部岩体工程与灾害控制工程实验室”,围绕深井支护、矿山水害防治、充填开采等领域开展课题攻关,累计创效2.7亿元。与华东理工大学合建国家级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技术研发平台,开发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建新能源学院,在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化工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及成果转化。与西安交通大学在燃料电池、煤矿安全技术等方面开展多项联合科研攻关。与山东科技大学共同创建山东省联创煤炭技术研究中心、冲击地压防治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载体,取得了一大批推动、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成果。
截至目前,山东能源集团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院士、博士后工作站18个,高新技术企业55家,瞪羚企业11家
信息化建设实现新跨越
山东能源集团着力推动“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实现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由制度管理向流程管理、由机制运营向数字运营“三个转变”。
通过与阿里巴巴、SAP、华为等企业合作,搭建能源集团级数据库,构建能源集团大数据服务平台与智能决策支持分析平台,实现了对运营指标的预警监控、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实施财务信息系统整合项目,打破信息孤岛,破除业务壁垒,建立一体化经营管控平台,集成资金、全面预算等22个配套系统,为“数字山能、智慧山能”奠定了坚实的数字基础。建立煤炭行业首家采矿运营平台和“智矿云网”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汇聚50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APP,实现了信息共享、流程互通、智能融合和生态拓展。
2021年,是山东能源集团历史上科技创新实力提升最大、重大创新成果最多、创新要素集聚最快的一年。今后,集团将坚持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主导地位,为集团“十四五”继续推进创新发展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