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为师生办实事: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提升服务品质

发布时间:2021-11-04 14:37:06 来源:中国网 作者:郭海明 责任编辑:白京

大学的图书馆是师生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也是大学育人功能的重要一环。为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与服务育人功能,为师生办实事,潍坊学院对图书馆内部环境进行了全方位优化整治,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文化氛围愈加浓厚,为广大师生读者提供了优雅温馨的育人环境。

服务设施日臻完善

走进图书馆大门,前厅上方安装的高清超大电子显示屏,方便读者及时了解馆情动态。安防严格、出入便捷的门禁系统两侧,绿萝环绕,画屏掩映,原木色沙发辟出一方等待休息区,彰显了对读者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为保证同学们科学合理使用图书馆座位资源,图书馆更新了座位预约系统,采取手机端预约、扫码加定位签到签退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读者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了座位资源的最优化利用。经济管理学院大四的张钰扬同学深有感触地说:“更新的座位预约系统非常便捷,以2个小时为基础单位,但又不限于2个小时,这样我们可以方便地约上座位,更多同学可以到自修室来看书学习。”为化解手机、电脑没电带来的不便,图书馆巧妙改造利用楼梯间,设置了两处充电区,读者等待时还可以点击一旁的数字阅读智慧终端,阅览书报,为自身充电。不仅如此,把服务细致化、精准化并落到实处是图书馆人的不懈追求,全馆铺设移动网络,实现手持终端免费上网检索资源;自修室安装空气净化机,升级改造卫生间设施。“图书馆环境优美,整洁方便,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在这学习氛围好。充电区为我们提供了很大便利,电子阅读器可以阅览各种电子读物,资源检索也很方便,我几乎每天都来图书馆学习。”北海国际学院大三的李明宇同学说。种种贴心的人性化服务举措,不仅仅是服务设施的增设,更意味着图书馆信息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

空间布局合理优化

以读者为中心合理优化图书馆空间,科学调整功能布局。调整后一楼为学习自修区,二至四楼为借阅区,五楼为展览参观区,各楼层北厅为自修区,附楼为办公区与学术报告厅。建立潍坊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远程访问平台,为读者异地检索图书馆数据库资源提供便利;重视信息服务,专设收录检索、相似度检测工作台,方便读者检索查重、学科咨询;拓展信息共享空间,供读者免费检索数字资源,开展学习研讨,建有课题研究间为研究团队提供信息跟踪服务。新建集中还书处,理顺了借还书流程,省去了奔跑于各书库的不便;新建考研自修室,有专人管理,助推学子深造;优化阅读空间,阅览室设沙发软座,读书小憩两相宜。新建“漫悦美”书吧,集图书、文创、饮品、展览、文化学术活动于一体,提供多功能延展性服务。优化后的图书馆空间布局与资源结构更加合理,借阅流程十分顺畅,环境氛围优雅温馨,学习体验更加舒适,检索效率大大提高。外国语学院韩国外教韩钟镇老师认为:“图书馆为老师们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有课题研究室、充足的科研设备,还开辟了讨论区、咖啡厅等,有专门人员随时提供需要的帮助,很舒适,很方便,气氛好。课题研究需要的书籍资料和数据资源,可以申请图书馆购买。开放的环境有助于开展团队课题研究,人文和理工科的研究团队经常进行跨专业讨论,资料库、语料库共享,促进了跨专业融合研究。”

文化氛围浓郁厚重

潍坊学院图书馆一直十分重视文化环境建设,建有潍坊文化名人馆、校史馆,新建冀勤捐赠展室,为读者了解潍坊文化和潍坊学院文化提供了重要窗口。潍坊名人馆聚纳自秦汉以来潍坊籍的伟人名士、先贤大儒;校史馆抚今追昔,回顾筚路蓝缕的光辉历程;冀勤捐赠展室展出冀勤赠书,答谢学者扶持乡邦文化的嘉言懿行。

今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图书馆对各楼层护栏展板又进行了创新设计,进一步提升了文化氛围。展板分为内外两面,外侧展示名人名言,从二层至五层分别为读书名言、学科名言、教育名言和伟人名言,将这些伟人之精神、哲人之智慧汇聚一起,以蓝底白字精心设计,清新优雅、醒目直观。内侧则以文化发展为主线,从二层至五层分别展示潍坊文化、山东文化、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每系列文化以前言总括起始,其余具体展示文化特征和文化成就,图文并茂,掇菁撷华。展板既着眼于一地,又按照逻辑顺序总体布局、层层推进;读者置身图书馆,仿佛行走于时空隧道,打开一扇世界之窗,近能怀思故乡,远则纵览全球、通阅古今。图书馆还设有文化橱窗,展示全国现存唯一的殿试状元卷,及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珍品等。“文化长廊底蕴深厚,文化橱窗展示了全国唯一的状元卷,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状元卷作者赵秉忠就是潍坊本地文人,学生到此浏览,想到先辈在这里发奋读书,便能感受到强大的内心激励。”韩钟镇老师感慨地说。

优化育人环境的种种举措,不仅得到师生读者的广泛好评,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也起到了良好助推作用。潍坊学院图书馆馆长邹远修说:“牢牢把握服务师生读者这一宗旨,坚持服务育人理念,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服务品质,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工作追求。”从硬件到软件,从海量数据库建设到自习室小小二维码的粘贴,皆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丰富的文献资源、完善的功能设施、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这里逐渐成为学子之家、文化高地。(图文:郭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