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经开区: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出路是“内卷”?还是行业迭代?

发布时间:2021-08-10 10:50:22 来源:中国网 作者:海涛 周莹 责任编辑:白京

在过去的一年中,除了“疫情”的席卷还有一个词也是急速蔓延至各行各业,甚至在朋友圈内久热不退,那就是“内卷”。一时之间似乎行业内卷成了一个刚刚被发现的不得了的潜规则。

然而,让人措手不及的是,随着专家学者的解释和逻辑推断,这个词竟然短时间就出现在了基层乡镇和资源型城区,资源转型的讨论热潮仿佛一夜之间如沐春雨,再度被深入探究。

前言

2021年6月28日至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安徽省淮北市组织召开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有关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为起始,以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为主体,以采煤沉陷区、独立工矿区为政策着力点,兼顾资源富集地区、国有林区的转型工作框架和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肥城是山东省资源型城市的代表,煤、电、钢构成了其最初的产业基石,如何摆脱“矿竭城衰”的魔咒成为挑战。这个县级市没有把过多精力放在外招外引上,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内部挖掘上,并连续取得突破。

肥城经开区产业园鸟瞰图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老子《道德经》

提起盐,可能大多数人认为是海水晒的,这是误区,它其实也是一种矿种资源,分布在沿海的滩涂地带,隐藏在地下,埋藏的比较浅,如果用海水晒盐的话,成本非常的昂贵,普及开来不太可能。肥城、大汶口这一带,发现了地下盐矿,埋藏在700-1200米的地下,储量有75.21亿吨,如果按每年300万吨开采的话,可以开采300年。1988年8月下旬,山东省肥城县第一口岩盐矿井在边院镇东向建成,并试采出合格卤水,勘察探明以肥城县东向为中心的鲁西平原地下岩盐矿。

肥城胜利盐业有限公司

岩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传统的开采工艺造成地下盐矿资源回采率低,伴随盐业体制改革和国家环保新形势新压力新要求,如何挖掘现有盐矿的生产能力,已成为制盐企业最关注,最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途径。

山东肥城精制盐厂隶属于山东省盐业集团,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固定资产6.6亿元的国有中(一)型企业,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2012年在经开区筹备建厂,2015年投入使用。基于丰富的盐业资源,肥城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已落户山东信发集团、天津渤化集团、山东盐业总公司投资建设的四家大型制盐企业,年制盐规模达750万吨。

山东肥城精制盐厂

谈起刚刚建厂的时候,山东肥城精制盐厂办公室主任徐衍斌脸上露出无比自豪的笑容,他跟我们讲:“我们精制盐厂是2012年筹备,2015年开始投产,在我们的带动下,其他制盐企业纷纷加入进来,现在已经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制盐产业基地。”

制盐产业初具规模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就业。“再早的时候,当地居民的月平均工资也就1-2千。自从盐厂来了,平均工资能提到4千以上,并且他们都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姜伟建若有所思地说“辖区人口总共8万多,外出打工人员就接近四五万。每年春节一过,家中就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通过制盐产业等园区企业的带动,现在每年都有接近1万人回乡就业,家乡有了好的就业机会,谁还愿意外出打工。”

调研肥城盐穴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项目

随着返乡就业人口不断增加,经开区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在稳步提升。“近几年,镇上居民逐渐多了起来,原本萧条的商业街,也再次焕发了活力。现在这条商业街,‘吃穿住用行’样样都有了,这才是真正的商业街!”姜伟建说。

经开区拥有全省最大的岩盐矿床,目前已探明储量岩盐50.2亿吨,大面积开采以后,地下形成盐穴空腔。

资源型城市的终极问题:“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终将面对,生存即是毁灭。到底如何可以做到二者兼顾?这似乎成了“江湖上寻求的武林秘籍”。

与此同时,世界电力供应系统正趋向跨地区或全国联网,甚至跨国联网,实行全天候供电。然而供电与用电总是不匹配,尤其在深夜,过剩电力“大放空”几乎无法避免。为改变这个局面,人们殚思竭虑地寻找蓄能“蓄电”方法。压缩空气蓄能电站是一种新型蓄能蓄电技术。早在1978年,德国建成世界第一座示范性压缩空气蓄能电站获得成功,紧跟其后的是美国、日本和以色列,都已建成使用,国外的实践告诉我们,这确实是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压缩空气蓄能发电技术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和市场前景。

就这样,“盐穴”“储电”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因为盐穴空腔的特性和恰恰合适的地理条件,而碰撞在一起,如电光火石撕开资源瓶颈的一角,并迅速发酵。

2019年11月23日,山东省首个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山东肥城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在肥城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该项目是落实国家储能行动计划的重要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既能消除盐穴地质灾害、促进盐行业转型发展,又能够有力支撑当地电网的调峰需求,促进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营,缓解峰谷差造成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预计年可实现发电量近33亿千瓦时,销售收入约20亿元,利润约5.2亿元。

肥城盐穴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项目效果图

“当自己画地为牢的时候,就一定会有内卷。”-何帆

在5月11日《吴聊》第三场对谈中,吴老师同经济学家何帆、历史学家姜鹏分别从经济学和历史角度,好好剖析了内卷这回事。听了他们的对谈,我们会发现,有些卷固然存在,而有些卷其实是个伪命题。

吴晓波说:“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的困惑,很多的焦虑,内卷仅仅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它甚至很难被定义。”内卷究竟是一个心理状态还是一个生存状态,何帆给出了答案:生存状态,所以如果你把自己的边界打开,你会发现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越是在边缘的地方越能够找到机会。

在岩盐矿资源转型发展上,无疑,肥城经开区是成功的,也是幸运的,然而这种幸运却不是偶然事件。

告别了“一吨钢利润抵不上一瓶矿泉水”的时代,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投身研发,一路逆袭,成为国内唯一掌握棒材超细晶粒钢多切分轧制技术的企业,吨钢利润连续数年位列行业第一。在肥城经开区,类似于石横特钢依靠科技创新翻身的故事并不鲜见。

近年来,肥城经开区加快产业集聚,实现转型发展。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按照“一区多园”的布局,全速推项目,泉利汽配产业园、鲁泰盛景5G智慧灯杆、品工智能装备、圣诞王礼品项目开工建设,仁达民防设备、硅墨烯保温材料、济海设备检测项目建成投产,整体形成了“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投产一批”的梯次发展格局。组建专业化队伍,对园区企业进行分类排队,为企业量身定制、打造个性化培育方案,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增上云企业20家、个转企5个,新增省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新增省知名品牌2个、优质品牌2个、省特色产业集群1个。

肥城海晶盐化有限公司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

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增速换挡阶段,存量经济时代悄然到来。在增速换挡的存量经济时代,中国城市间的竞争将如过往三十年制造业的发展史,强者愈强、弱者愈弱,马太效应趋势下,焦虑、困惑将时刻围绕着资源型城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基层干部需要在既打破旧规则又缺少新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传统型村落的现代化任务,改革困境可想而知。

全国有盐穴资源的不止肥城经开区,当初中科院一共考察了四个地方,最终把项目落在了肥城经开区。除了盐穴资源得天独厚之外,项目最终落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姜伟建说:“中科院的陈博士去其他地方,党委书记都是跟他见个面,简单聊聊就算了。来到经开区,他感到十分震惊:没想到我们的党工委书记还天天研究这个课题!”

盐穴储能除了要懂再生发电技术,还要了解地下勘探技术,而在这方面,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在国内首屈一指。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步文带着党工委班子,穿梭往返于北京、武汉两地,班子成员一起把陈博士的课件日夜不停、反复研究。硬生生创造一个传说:全国上下,只有在肥城经开区,做技术性汇报的是党工委书记!

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签约仪式

结语

“内卷”的流行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上到国家、产业,下到个人生活的巨大历史变迁,以及人们应对这种变迁时,所产生出来的焦虑和不安。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时代能像今天的中国,迭代发展、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华文明的沉淀,中国经济是否会内卷?我想,这可能没有答案,也无从参考,仁者见仁,但是我们能确定的是无论是转型还是突破,都是从单一的基础上多元化,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文:海涛 周莹 图片来源:肥城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