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如何变成“时代顶流”的?
南方日报 2021-07-08 14:44:07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上,一群从名画、国宝中走来,娇憨可爱、嬉戏起舞的“唐朝小姐姐”让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遍大江南北;而今年端午期间,河南卫视推出的《端午奇妙游》再度“破圈”,尤其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水下舞蹈节目《祈》令无数网友惊为天人,多次跻身热搜榜,视频播放量火速破亿。

近年来,从故宫文创变身超级“网红”,到《中国诗词大会》等综艺节目的持续热播,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风动漫”创下票房奇迹,再到这次“水下洛神”的“美到词穷”,优秀传统文化一次次以鲜活时尚的形式绽放光芒,令“国潮热”不断升级,“圈粉”无数。除了创意和科技的赋能,互联网思维的融入,这些根植于传统文化资源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全网爆红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找准传统文化和现代表达的契合点,成功激活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心灵深处的“文化密码”,引发强烈情感共鸣的?在引领审美风尚,彰显文化自信方面,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继今年河南春晚的大型舞蹈《唐宫夜宴》之后,《端午奇妙游》的水下舞蹈《祈》再一次“炸屏”,为观众奉献了一道叹为观止的文艺大餐。同时,《祈》也被誉为是《唐宫夜宴》的“前传”,据说节目策划初衷是为了表现端午拴五色丝线祈福的古代习俗。这两个节目印证了其成功并非一时偶然,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值得总结的经验。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唐宫夜宴》和水下舞蹈《祈》都是根植于我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而倾情打造的古典舞蹈力作,前者以郑州河南博物院所藏唐代舞乐俑为原型,讲述了一群宫廷艺人赴皇宫夜宴表演途中的趣事;而《祈》则是把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融合创造出的美的意象,完美地再现了“仙风细细、衣袂飘飘”的传统美学境界。

这两部作品之所以能打动国人的心、触动人的灵魂,正在于它们既根植于深入我们血脉深处的传统文化,又融入了当代生活的气息,故而既能唤起人们心底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又能给人以很强的代入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予以“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典型。前者巧妙地提取了唐代舞乐佣形象,塑造了一群青春活泼的唐代宫廷女艺人形象,几乎原滋原味地呈现了唐代服饰之美和妆容之美,配以丰腴的造型,唐风唐韵扑面而来,令观众恍然间有梦回大唐盛世的感觉。女艺人憨态可掬的形象以及演出途中的嬉笑打闹,和她们临水照影的动作,让博物馆中的舞乐佣瞬间“活化”为一群爱美爱俏、有血有肉的青春少女,又使整部舞蹈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更加接地气。特别是排练时两位女艺人的假寐,暗示了青春光鲜背后的辛苦。一旦进入演出现场,这群活泼乃至看起来有点懒散的少女立即进入角色,仿佛马上换了一个人,动作明快,配合熟练,投入到倾情演出之中去。观众恍然明白,原来这群青春活泼的少女是专业的宫廷舞乐艺人,代表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这些情节的设计,使唐风唐韵与年轻人紧张、辛苦、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实现了无缝对接,从而令节目更具有感染力。

值得一提的是整部作品展现出来的美学风格,无论是背景音乐还是舞蹈场面,都体现了大唐文化的宏大之美,人物造型又不失淳朴甚至带一点呆萌,美得清新、活泼、健康,既不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又不扭捏作态,更是与某些流行的“病态之美”迥乎两途,这也正是这部舞蹈特别感染人的地方。用书法风格来比拟的话,它使人想到堂堂正正、遒劲有力的颜真卿作品,与大唐盛世泱泱大国的气质特别吻合。《唐宫夜宴》正大、阳光之美,唤醒了每一位观众心目中的大唐梦!

相较之下,《祈》就更像是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风格典雅、秀丽,堪称神品。整套舞蹈动作全部在水下完成,真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是传统美学秀丽典雅一路的现世演绎。化身洛神的舞蹈演员在水中翩翩起舞,衣袂飘飘,仿佛凌风而翔,追逐一个美丽的梦想,又像嫦娥奔月,给观众留下无尽的遐想。她在祈求什么呢?那一定是光明、是幸福、是美好的前程吧。洛神从原本凄美的爱情故事主角,变为一个逐梦者,激发出观众憧憬的情思。端午是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而屈原正是伟大的追梦者,他一生致力于振兴楚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洛神凌风而翔的逐梦舞姿,也暗合了屈原九死未悔的逐梦精神。另外,这部只有不到两分钟的舞蹈作品之所以美到令人震撼,也与水下摄影技术以及现代镜头语言的运用密切相关,在水的衬托之下,洛神的妙曼舞姿看起来更具有云端的既视感。高科技的助力让“水下洛神”的奇思妙想变成了现实,也让洛神这个美妙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鲜活。

如果往前追溯,会发现此前河南卫视就推出过类似的优秀作品,例如红极一时的《千手观音》,河南卫视致力于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优秀的文艺作品,其努力已非一朝。如今的开花结果,不过是对他们长期坚持的回报。其实,因传统文化资源开发而走红的也不止河南卫视一家。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故宫》等纪录片,采取数字化手段,将浓缩的故宫历史与藏品的精华以及各种有趣的故事展现给观众,俨然已成为业界传奇。一件件脱胎于故宫馆藏的首饰、口红、杯子、书签、壶、盘等文创产品,均是开发传统IP的成功案例,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中国古典美学特征定格在日用品上,实现了现代科技助推传统文化资源转化的设想。这些例子不断告诉人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完全可以转化成丰富的、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从来都不缺少优质IP,缺少的首先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以及一个让它们融入今人心灵的奇思妙想。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背景,那就是近年来在影视、动漫、音乐、网络文化等领域兴起的一股“国风热潮”。汉服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学校园里、名胜景点乃至闹市上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年轻姑娘,“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成了年轻的汉服爱好者的口号。在诸多的汉服服饰中,唐代服饰是最为盛行的其中一种。原因无他,就在于大唐的强盛、繁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带给人们太多美好的历史记忆。提及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学界往往强汉盛唐并举,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两个发展的巅峰,容易激发青少年心底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在中国国力蒸蒸日上,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节点上,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不断增强,年轻一代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日俱增。而这,无疑是根植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国风热潮蔚然兴起,乃至成为时尚“顶流”的深层次原因。

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深处,都流淌着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因,心中都埋藏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的爱,只是这基因需要激活,这爱需要唤醒。优秀的艺术家善于从传统文化的宝藏中进行挖掘,打通经典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时代精神及生活气息的“任督二脉”,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激活观众血脉中的基因,唤醒观众心中的爱,让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代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创作获取无尽的源泉。当然,对于《唐宫夜宴》《祈》这些成功案例,笔者并不希望其他文艺作品邯郸学步,一窝蜂地上马复制,这也有悖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旨。但是,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里沉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广大艺术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类的作品应该也必定会在当今的文艺舞台上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尽情展现自身的魅力,凭借具有正大、健康、清新、典雅之美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呈现,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实现叫好叫座双丰收、创作者与观众的双赢。

值得注意的还有,《唐宫夜宴》脱胎于郑州河南博物院所藏的唐代出土舞乐佣,《祈》的洛神形象也取材于河南本地的洛神传说,相传曹植与洛神相会之地,一般认为就在今河南省巩义市芝田镇。《唐宫夜宴》“一战成名”之后,还带火了河南博物院,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欣赏一下那组呆萌的唐代舞乐佣“本尊”。这样的梦幻联动,也为诸多博物馆馆藏文化资源IP和地方优质历史文化IP开发提供了一条故宫博物院之外的新思路。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