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服务动能转换 优势专业对接未来岗位

发布时间:2021-06-03 15:37:47 来源:中国网 作者:陈鸣飞 责任编辑:白京

5G时代轰轰烈烈地来了,不仅带来了超大宽带、超低延时和超高传输速率,也带火了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掀起高职教育发展范式的新一轮挑战与变革。

“5G时代开启的信息革命催生一批新经济、新产业和新业态,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新需求。”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院长王平表示,随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很多职业不再限定具体专业领域,跨领域的社会职业对一线劳动者的内涵要求也提出更高要求,“无论是信息化素养还是可持续学习能力,包括社会情感能力在内都成为劳动者就业的基础通用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5G时代人才需求,培养大量中高端人才服务未来的高端产业,匹配产业高端诉求,为加快区域动能转换添砖加瓦。”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5G实训室

作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国家重要发展规划,当5G遇到它的黄金搭档AI,就有机会擦出工程大“智造”的火花。“职业教育要对接当下与未来岗位,我们根据5G发展产生的相关岗位,来进行专业人才定位和培养。”王平介绍,目前学院与5G产生的岗位相关的专业群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5G建设本身,一类则是注重5G应用。

“电子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以通信方向为主,尤其是移动通信,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来会更多从事5G规划、建设、运营、维护、优化等各项工作。”对此,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滕丽丽表示,5G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基站密度大,对设备的生产规划要求高,电子工程学院与时俱进开设相应课程,并积极认证与建设实训室,与通信、物联网等实训室一同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经历了“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三个建设阶段之后,电子工程学院办学水平得到整体提升,鉴于现有的4G教学实训条件,电子工程学院借助“双高”计划建设,得到学校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专业课程全部拥有各自专属实训室外,开设的新专业——移动通信5G技术、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也启动专业实训条件建设与优化,“整体上看,我们在实训条件上除了满足日常实训需求,还兼顾了创新实践和技术研发。”滕丽丽表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需要培养会技术又掌握理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先进的实训条件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基础。”

学生到中兴协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济南)公共实训基地参观

毋庸置疑的是,5G时代高职教育发展范式的变革需要系统化思维,“这就需要我们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习行为改造、服务理念提升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整体思考,开展系统与结构的变革,而非简单零散地调整。”王平认为,职业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标准,要更注重服务于这个领域,学校的专业群建设也需要根据应用场景的持续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

“我们在与运营商、设备商探索校企合作的时候发现,目前5G更多用于国家新基建领域,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吸引力欠缺,无论在设备生产还是运营实践上,大家更加专注5G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对此,电子工程学院新开设的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就偏向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开发工作,根据社会岗位设置来进行职业培训和人才培养,力求通过开设优势专业对接未来新兴的岗位需求。”王平表示。

学校成功举办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5G全网建设技术赛项

据了解,与其他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多偏向于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等相比,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申报的信息设备制造与应用专业群,更偏向于硬件设备制造与技术应用,培养对应的芯片产品生产、信息产品制造、网络工程实施、智能终端设备应用之类的人才。“以应用电子技术这个专业为核心搭建专业群时,按照行业背景、技术基础相同的原则,融合了微电子、应用电子、电信信息工程、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四个专业,对应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中的信息产品制造、电信网络运营、芯片技术生产、智能设备应用四个领域,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滕丽丽介绍。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作为与生产服务连接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要确立前瞻性人才培养理念,服务未来的社会发展。基于5G时代人才需求标准,优化人才评价体系,以新技术应用为核心、以研发为动力、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大力培养新技术应用人才,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们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较大的突破。不同于产教联盟,我们与中兴(济南)协力洽谈谋划资金、资源等全方位的合作联盟,中兴协力建立的济南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后,将投资2000万在学校建立实训基地的济职分部,对学院现有的实训设备加以改造,我们就可以承接一些项目。”滕丽丽表示,通过产业学院建设,一方面可以增强科研和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以专业群而非单一专业的形式推动合作,对于学院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有更大的利好。

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业研讨会暨济南职业学院与中兴通讯亚太区实训总部签约仪式

随着芯片产业迅速发展,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适时建立芯片与技术专业,面向山东省内芯片产业发展需求。据悉,济南市现有芯片企业几十家,泉芯与富能两家千亿级芯片企业相继落地,泉芯项目未来计划建成12英寸12nm/7nm工艺节点的晶圆制造线,富能一期主要建设月产三万片的八英寸硅基功率器件和月产一千片的刘营村碳化硅功率器件的产能,以目前学院该专业两个班的设置额度,毕业学员远远达不到起步阶段每年近400人左右的企业用人量。

“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至2020年底全国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核心技术人才缺口达417万人,山东占25万人左右,社会需求量大,是这个专业热门的原因之一。”王平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基于5G技术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再是学业技能成绩或者就业信息的单点运用,知识和技能之外的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成为学生综合发展报告中的主体,初次就业和长期职业生涯发展得到同等重视。

对此,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积极推动“1+X”证书试点工作。去年学院申报了5G基站建设与维护(中级)、5G移动网络运维(中级)两个与5G相关的证书,均为国家教育部发布的第三批,并于去年12月份完成了证书考核,通过率为90%以上。“以5G基站建设与维护‘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中级)考试为例,考试内容包括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全面考查学生的面向5G基站勘察、设计、运维等岗位的理论基础和实操能力,以及对接企业岗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达到了以考促教的目的,构建起‘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王平说。

与此同时,5G时代也呼唤高职教育管理者和实践者走出工业时代的藩篱,主动进入5G技术支持下学习者的主权时代,重新建构5G时代高职院校新概念和校园新形态,打造“5G+智慧校园”。“目前我们实验室的环境监测已实现5G网络下的实时操控,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大数据伴随式采集与深度分析,深化教学改革,以专业群为中心,将专业群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数字化教学资源、协同化创新创业基地等教育要素进行有机整合,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职教生态,在优势专业对接未来岗位的前提下,更好地赋能区域新旧动能转换。”(陈鸣飞  图:济南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