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路径,在高质量发展理念下,结合“职教20条”内容和“双高计划”建设目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建设目标有了新的内涵和要求。
“比方说全面推广具有显著双元育人特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重构专业群接产业链建设产业学院,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培养基地等,这些都对于新时代职业教育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研究和运用,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意义。”对此,济南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张松表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教改革发展的主线,契合“双高”建设背景下专业群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实践,有着丰富的内涵。
王春光为行业、企业颁发AHK-济南项目启动10周年奖杯
众所周知,校企合作以订单班为最初形式,企业解决用人需求,学校遵从原先的教学模式,只是学员毕业后优先由企业选用,入职企业后,学员需要再次接受岗位培训。“其实产教融合并非简单将生产与教学结合,而是深入的形成产教一体模式与校企互动机制。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整体的规划,合作双方主体共同合作与发展,谋求到共同的利益。”张松认为。
对此,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济南职业学院将其本土化,申报了山东省现代学徒制项目,建成中德技术学院,成为德国企业的培训点。“签约后,企业每月给签约学生300元补助,将其当成准员工对待和培养,课程中融入企业文化。”据张松介绍,工学交替的直接体现为,大一实行“六四周”,即六周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四周在企业开展岗位教学,大二推行“四六周”,大三则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真正实现毕业即就业。
从2014年至今,济南职业学院中德双元制教育项目一直是AHK-上海在中国50多个双元制职业教育项目的样板和示范,独创的“43221济南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德国工商总会和合作德企推广到了美国、印度、新加坡、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如今学校的合作企业从最初的5家发展到现在的16家,包括10家驻鲁德国瑞典企业,以及国企蓝月亮公司,成为济南市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创新试点单位。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学校举行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合影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HK-济南项目已经培养了415名毕业生,268名学生在读,其中360名已经成为挑起企业大梁的新生代力量,并为世界五百强合作德企费斯托输送了160多名优秀毕业生,获得合作企业一致认同与高度赞扬。
近年来,经过实践探索,学校在“双元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师资建设、实习实训及招生就业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方联动”,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四环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具有济南职业学院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范例。
由此可见,“双元制”不仅可以构建出较为良好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而且促使双方形成正向合力,打破传统职业教育工作的种种局限,尽力发挥校企双方的协调作用,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下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与此同时,学校再双元育人培养模式前提下,可通过企业运营管理、经济独立核算的方式,为资源协同与共享等提供基础保障。并且在实训平台的支持下,利用校企工作人员混编、设备互用与技术共享等机制开展工作,严格把握人力资源、仪器设备与工艺技术方面的关键点,遵循双元共育的工作原则,共同参与到科技研究领域与社会培训领域中。”张松认为,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将企业资源全面整合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也能确保企业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高效性利用,促使产教融合机制的良好运行与发展。
学校荣获2020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
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用人是个硬性要求。自2014年校企共建山东高校第一个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后,次年济南职业学院与迅达电梯联合落地济南职业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该基地由校企联合建立,学院提供场地和办公场所,企业提供电梯安装与调试、检测与维护的大型专业仪器设备。学院实训基地将同时承担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和企业鲁豫区域员工培训的功能。
学院为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式的人才输送,企业利用基地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鉴定;教师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校兼职。校企双方共同开展电梯工程技术研发等科研活动,共同申办国家级电梯工程技术技能大赛等。“设备与师资的成功合作,这也是学校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一次很好的实践。”张松表示。
学校党委书记王春光为钟义信院士颁发聘书
目前,济南职业学院已开设校企合作专业12个,完成申报27个“1+X”证书,建立起学分转换机制。学校重点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将专业特色凸显出来,结合企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与多层次特点,完善课程的整体体系,依托山东济南智能仿真公共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面向先行区进行轨道交通、医疗康养、人工智能等九大功能板块的人才培养,作为济南中高职实习实训基地向社会开放,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提供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服务。“学校借助虚拟仿真技术,通过集中+分散的教学模式,开发配套教学资源,按照基础能力模块—工程训练模块—素养提升模块实行递进式教学,当然,在素养提升过程中,企业文化、工匠精神统统融入进去。”张松表示。
以“双高”建设为契机,中国职业教育迎来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春天。济南职业学院将继续一手抓日常教学,一手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改革主线,创新校企双元合作育人模式,建设对标区域十大产业的特色专业群,培养更多高端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助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陈鸣飞 图:济南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