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奔向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提升边疆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至关重要。枣庄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2018年起连续组织4批共计805名学生和16名指导教师援疆支教。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枣庄学院2021年春季援疆实习支教团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汇聚发展强大合力,汲取党史智慧,创新开展援疆支教教育管理工作,引导支教团师生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学生支教成果。
一、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汇聚发展强大合力
(一)弘扬井冈山精神,凝聚组织力量
井冈山精神启示我们:要有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支教团更要树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不忘支教初心,密切联系支教团所有师生,从全体师生中征求工作建议,从实际情况出发,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细胞,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枣庄学院援疆实习支教团深刻认识到“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制度,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着更为现实的指导意义。支教团通过坚持党建领导,加强阵地建设,加强和完善支部建设,成立了援疆大学生党支部,完善党建带领团建的组织建构。
(二)弘扬长征精神,激昂奋斗意志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这些都指引着我们要走好援疆支教长征路。支教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新疆教育事业,为民族团结共同进步而奋斗,任重而道远。这是新的伟大长征,同样需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需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心。
枣庄学院援疆实习支教团通过组织参观军事博物馆,在疏勒县烈士陵园开展“传承英志勇担使命”清明节祭扫等活动,旨在教育引导支教团师生更好铭记党的历史,缅怀烈士功绩,传承红色基因。
(三)弘扬延安精神,汇聚支教力量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然。我们要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用延安精神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枣庄学院201名支教学生分布在疏勒县23所受援学校,教授230个班级,教授学生达11000余人。支教团4名带队教师实地调研了解了各受援学校的文化建设区、支教学生办公室、生活区、用餐区等情况,并走进课堂现场观摩学生授课,与各受援学校围绕学生授课等情况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学生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有效汇聚了各方面力量,确保支教工作顺利开展。
同时,支教团师生积极拓展服务范围,主动承担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关心当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全心全意为支教学校师生服务,实实在在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成长贡献绵薄之力。
二、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学生支教成果
(一)传承井冈山精神,团结凝聚有秩序
井冈山精神指导我们要有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支教团以党史学习教育引领支教团各方面工作,开展了支部成员上党课、党员讲党课、思政专业学生干部讲思政课。
枣庄学院援疆实习支教团共有8名正式党员、4名预备党员,4名带队教师均是正式党员。支教团成立了援疆支教党支部,党支部班子成员包括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和统战委员各一名,班子成员根据各自岗位职责认真开展工作。支教团自觉将团建置于党建之中,在党的领导和党建带动下,进一步夯实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努力形成党团互促互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支教团不断加强和完善团总支、学生会建设,成立了支教大学生团总支,团总支书记由统战委员兼任;成立了学生会,设置了文秘部、宣传部、生活部和纪检部,把学生党员充实到重要学生管理岗位上。
(二)传承长征精神,艰苦创业比奋进
伟大长征精神要求我们具备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善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支教团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举办了“居家隔离支教大学生厨艺大赛”活动、宿舍内务评比活动;各连队班干部组建了维修队,为同学们义务维修自行车,同学们“各显神通”,都成了生活小能手。同时,支教团开展教案评比活动,由带队博士老师进行指导点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能力。通过组织系列活动,支教学生迅速适应了当地环境,从心理上成长成熟起来,提高了自身生活技能和学习能力,也为更好开展援疆实习支教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传承延安精神,开拓创新创佳绩
延安精神指引支教师生要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枣庄学院援疆实习支教团组织志愿者利用清明节假期时间,为疏勒县巴仁乡8村小学绘制墙绘,内容涵盖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等主题。墙绘总面积累计达300余平方米,其中室内总面积近100平方米,室外总面积达200余平方米,不仅为受援学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助力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受到了当地教育局和受援学校的一致好评。
除常规的教学与管理任务外,支教大学生还发挥特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支教团先后组织了手语操、手抄报、朗诵、国旗下的演讲、书画比赛、儿童剧等活动,并利用课余时间举办阳光体育活动,极大丰富了当地学生的课余生活。支教团学生中也涌现出一批乐于奉献、勤于钻研的先进模范,他们虚心向当地教师学习,在现实环境中实事求是地求新求变,并不时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教学建议,教学效果得到了当地学校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四)传承志愿精神,支教之余献爱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潘玉莲老人28年来自己开办“爱心小课堂”,免费辅导了3000多个维吾尔族孩子,教他们汉语、英语、数学等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在得知潘奶奶的感人事迹后,枣庄学院援疆实习支教团走进疏勒县“潘奶奶的爱心小课堂”,近距离学习潘奶奶爱能吃苦、能坚持、讲奉献的精神。4月1日起,近150余名支教团师生积极踊跃报名,前往小课堂当志愿教师,在每天下班后去小课堂加班为当地孩子进行作业辅导,以实际行动传承潘奶奶的志愿服务精神,在援疆实习支教活动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在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的文化润疆工程中贡献了一份力量。在闲暇时间,支教学生们开展了普通话结对子活动,并担任了文化社团主力军,对红歌比赛进行指导并代表疏勒县参加比赛。(供稿:枣庄学院)